“青阳晴眺”与青阳亭
友情提示:本文1023字,阅读约需5分钟
“青阳晴眺”与青阳亭
清乾隆《潍县志》插图:青杨晴眺
道光年间在潍县做官六年的何镕,刚到潍县就发现城墙多处倒塌,墙垛残缺不全,一旦多雨之季,城墙坍塌更加严重,有长约数十丈的四五段城墙出现坍塌,他一向视前县令郑板桥为自己的“榜样”与“楷模”,下定决心,效仿郑板桥,大修城池。他组织县城的乡绅望族,准备筹款重修。城墙重修工程得到了潍县城绅士望族们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多次捐银筹款。重修的潍县城墙高大巍峨,雄峙坚固,成为方圆数百里的壮丽景观。
潍县城墙现状:墙体和顶部加固
何镕带领民众重修北城墙时发现青阳楼已经倒塌,就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高大圆形凉亭,称之为青阳亭。并在亭中悬挂一横匾,上面写着他亲笔所题的四个大字:青阳晴眺。何镕建成青阳亭并题词,一来效仿郑板桥修城墙的功绩,二来表示对张起岩诗句的景仰。
潍县大观中的青阳亭(民国拍摄)
青阳亭因为在县衙门后面,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是:那些有冤情的人,可以到青阳亭上大声喊出自己的冤屈,在县衙门里的县官大人听到后,就会为那些喊冤的人升堂办案,而且一般都能得以申冤昭雪。由此,青阳亭也被称作是申冤亭。。不过此说法一直未见于任何史料记载,或许可以看作是民间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某种美好愿望吧。
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潍县城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向阳路向北延伸,北城墙打通两部分,成为今天的道路两侧样子,至于县衙门和城墙上的青阳楼,随着城市的建设和道路的畅通,都消失在历史的灰飞烟灭之中了。如今城墙已被列为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墙体已加固完毕得以保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