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南北小年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是南方人的小年。
我这样写,恐怕会有人不同意,因为很多人都在昨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怎么变成今天过小年了呢?
其实,这小年还真有地域上的南北之分。
据网上资料:“小年”, 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周礼》称“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出现了人格化的灶神。
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经“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具有更悠久的历史。但是到了清朝雍正年间,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建立和谐社会,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既然皇帝和最高权力机关都在这一天拜神,那么差役下人之类的人员就只能推后一天再拜。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官方影响大,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后来民间逐渐仿效;相反,南方自古远离政治中心,小年继续沿用历史上的腊月二十四。沿袭成了习惯,习惯成了自然,慢慢地过小年的日期也就没有了官民之分而有了地域之别;而沿湖沿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明代朱棣篡夺了侄子的皇位在北京建都后,南京的老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依然怀念建文帝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比过年还热闹。因此,沿袭下来,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我作为南方人,自然是腊月二十四日的今天和家人一起过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