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写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2019(第2期)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人认为选择越多越快乐,其理由是:人的选择越多就越自由,其自主性就越高,就越感到幸福和满足,所以就越快乐。其实,选择越多可能会越痛苦。
常言道:“知足常乐”一个人知足了才会感到快乐。世界上的事物是无穷的,所以选择也是无穷的。所谓“选择越多越快乐”,意味着只有无穷的选择才能使人感到最快乐。而追求无穷的选择就是不知足,不知足者就不会感到快乐,那就只会感到痛苦。
再说,在作出每一选择时,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选项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进行判断决策。选择越多,我们在考察分析选项时势必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势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们在做考卷中的选择题时,选项越多选择起来就越麻烦,也就越感到痛苦。
还有,选择越多,选择时产生失误的概率就越高,由于失误而产生的后悔就越多,因而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多。有人因为飞机晚点而后悔没选坐高铁,就是因为可选交通工具多样而造成的。如果没有高铁可选,就不会有这种后悔和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其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也肯定有优劣之分。人们作出某一选择后,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选择并非最优而产生懊悔。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越多,懊悔的概率就越大,也就越痛苦。很多股民懊悔自己没有选好股票而未赚到更多的钱,从而痛苦不已,无疑是因为可选购的股票太多造成的。
一份值得商榷的论证
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论证,试图得出“选择越多,就越痛苦”的结论,但在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逻辑漏洞,具体问题如下:
首先,材料从“知足常乐”出发,得出论点。在原材料中,知足常乐故“不知足者不快乐”,不知足就痛苦,由此推出结论,是把“不知足”混淆概念为“选择多”。事实上,两者不具备必然的关联性,不知足是心理状态、选择多则多指选择的能力。仅从“知足常乐”显然无法推出结论。
其次,材料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观臆断地认为,选择多、精力多、势必痛苦。事实上,三者之间没有必然关联,选择多未必耗费更多精力、更不可能势必导致痛苦。此外,材料把人生的选择简单类比为做选择题,显然是漠视了人生选择的复杂性。
再者,材料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观臆断的认为,选择多,产生痛苦的概率就越高,产生的后悔就越多,三者之间无必然联系。选择多,未必产生的痛苦多,也不太可能导致后悔的观点。此外,把人生与乘飞机和高铁做简单类比,属于不当类比,不能把人生选择简单类比为交通工具,故也不能有力支持论点的成立。
最后,材料先是先入为主地把选择绝对化划分为对错、优劣,这是主观臆断的具体表现,很多选择未必有价值判断的动机。既然已对选择进行了对错、优劣的价值判断,选择的结果过会因优势选择而幸福、因劣势选择而痛苦,再谈选择多少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结果,已无意义。
由此可见,材料在论证的过程中给,存在如上逻辑漏洞,故是一篇值得商榷的论证。
相关付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