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投射效应,学会“读心术”

“投射”是什么鬼?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投射。投射就是把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认为是别人的东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即道德评判,去衡量对方。如果是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对方就会被投射为犯了错的人,这时投射者还会在心里看不起对方或者生对方的气。这时,被投射者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投射者的火是从哪里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母亲带着小女儿在街上走,母亲边走边眉飞色舞地和别人聊电话。女儿不小心,撞电线杆子上了,哇哇大哭。母亲很不甘心地挂了电话,骂女儿:“没长眼呀你,一面走一面玩,不撞死你才怪呢。”这位母亲好像是在骂孩子,但细心想想,她有什么理由骂孩子呢?她只是在发泄,她认为自己能一边走一边打电话,女儿也就能一边走一边玩。她没有顾及到,那只是个孩子。

再举一个例子:张三不喜欢自己的爸爸对待保姆呵斥的样子,有一天他看见他的一个教师朋友对学生讲话很严厉,他立刻对这个朋友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其实那个朋友只是对他的学生恨铁不成钢,在用这种方式教育他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他跟学生相处的非常好。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投射效应”了。再换个说法,所谓“投射效应”就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上面那个母亲和那个男人的错误: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东西,以为别人也会喜欢;自己厌恶的东西,以为别人也会厌恶;明明是自己的经历,却拿来去比量别人的经历,看到各方面的条件和自己相似的人在工作、事业中取的成绩,我们会产生一种与成功者试比高低的冲动;做父母的,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为孩子选择学校和职业;做朋友的,总以为自己知道的和经历的,别人也应该知道和经历;凡此种种,都会让我们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

我周围都是镜子?!

明白了“投射”是什么东西,我们就能透过“投射”的影像来了解自己,以免再犯认知上的错误了。这就好比我们得到了一面镜子,只要经常在镜子里照照自己,我们就会得到最大的益处。谁都知道,在镜子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外面的世界。看到的,仅仅是我们自己。

所有人的四周都是一面十分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和自我的需要,即我们看见的并非外面的世界,而只是自己。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认知者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别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倾向,因此便出现了“以已之心度他人之心”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况。透过这些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很形象地说明生活中的投射效应。宋朝的著名才子苏东坡结识了佛印和尚,后来两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和他相对而坐,苏东坡就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可是,佛印却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认为自己占了便宜,非常得意。回到家以后,他就得意地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没想到苏小妹却说:“哥哥,你错了。佛曰'佛心自现’,你看他人是什么,就意味着你看自己是什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投射效应普遍存在,人们往往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心理特征(比如个性、好恶和情绪等)归属到他人身上。

心理学家希芬鲍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请一些大学生来接受测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其中一组大学生放映喜剧电影,让他们心情愉快;而给另外一组人放映恐怖电影,让他们产生害怕的情绪。然后,他又给这两组大学生看相同的一组照片,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结果,他们大部分人将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视为自己的情绪体验,也就是说,看了喜剧电影心情愉快的那组大学生判断照片上的人也是开心的表情,而看了恐怖电影心情紧张的那组大学生则判断照片上的人是紧张害怕的表情。

别说你的投射都是无心的!

通常而言,投射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个人未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将这些特性加到了别人身上。比如,一个对别人存有敌意的人,总是觉得对方也仇恨自己,好像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带有挑衅的色彩。

第二类是指个人意识到了自己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将这些特性加到别人身上。比如,在考场上看到别人作弊就想如果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第二类投射常常会将自己某些不称心的特性投射到自己尊敬或崇拜的人身上。它的逻辑是:他们有这些特性依然具有光辉的形象,我有这些特性也无所谓。其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投射重新评估自己不称心的特性,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例如,有些人批评年轻人不应该吸烟,有些年轻人则说:你看电影中的大人物叼一根香烟样子多潇洒啊!

这也是一种读心术

因为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看法中来推测此人的真正意图或者心理特征。

该作用甚至可以应用到心理测评上,例如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在1921年,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进行了一个测验,其方法就属于投射技术。该测验的材料一共由10张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所构成,图片制作过程是把墨水涂在纸上,然后折叠成对称的浓淡不一的墨水污渍图,其中7张是水墨墨迹图,3张是彩色墨迹图。接下来,测验分成两步:

第一步是联想阶段,把10张图片按照顺序逐一交给被试者,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不限定时间与回答数目,直到无回答时再换另外一张,同时做好记录;

第二步是询问阶段,看完10张图片之后,再从头到尾对每一个回答都询问一遍,问他们看到的是图的整体还是部分,为何说像某种事物,也做好记录。两个阶段询问结束之后,测验也就完成了,再分析结果。它主要是通过观察受试者对于一些标准化墨迹图形的自由反应,评估他们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

投射效应中,当观察者和观察对象非常相像时,观察者的知觉会非常准确,可是这并非由于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由于这时的被观察者和自己相像。人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人和人之间毕竟存在许多差别,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对他人做出的推测可能并不正确。

在《庄子》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子多孙”,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长寿、富贵、多子多孙,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事情,你为什么不喜欢呢?”尧说:“孩子太多了,就会多操心;太富裕了,就会有很多烦心事;寿命太长了,也是一种痛苦,除了病痛,还要为失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焦虑、悲哀。因为以上三点,所以我不喜欢。”确实,人的心理特征不一样,就算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够随意“投射”给别人。

你才投射呢!你们全家都投射!

投射效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它会让我们的认知缺少客观性,由此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例如,有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越来越喜欢,越看其优点越多;对自己厌恶的人或事越来越讨厌,越看其缺点越多。所以,就表现出过分地赞扬与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讨厌的人或事。这种感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厌恶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以己推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缺少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

投射效应会使我们对其他人的知觉产生失真。比如,心地善良的人总也不相信有人会加害于他;而敏感多疑的人则往往会认为别人不怀好意;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自己。

由于人类有许多本质上共同的特性,因此投射效应有时能帮助人们相互理解;但过多受制于此,便会适得其反。

比如,某男生暗暗喜欢上同班一位女生,在平时的交往中自然会察言观色,以探虚实。但由于投射效应的作用,他往往倾向于把对方表现出来的并不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理解成“她对我也有意”,于是鼓足勇气向其表白心怀,结果却被对方婉言拒绝。该男生至此还深信自己判断正确,认定对方是不好意思。

有时,投射效应是处于一个人自我防御的心理需要而发生的。自己有某些缺陷或不良品质,于是不自觉地会怀着一颗敏感的心,在别人身上搜寻有关的蛛丝马迹,期望在别人身上发现同样的缺陷,进而对自己的缺陷感到心安理得:人都是这样,我也不必过多自责和不安。

克服这种心理倾向的关键是认清别人与自己的差异,不能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另外,需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接受自己,又应不断完善自己。

记住这四个关于“投射”的法则

产生投射效应的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在作祟,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克服潜意识和惯性思维的不良影响,让事物的发展规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学会辨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客观和冷静地看待我们周围的这个世界。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就像一位婚姻专家说的:“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不正经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对别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

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改善关系,我总会告诉他们:“首先你要深入内在,除非你内在的问题先解决,否则你不但无法改善,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

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当伴侣们没有了爱而彼此伤害,我不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爱对方,而是要求他们先学会爱自己,因为伤害对方其实就是伤害到自己。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我们吸引的关系,都反映出我们拥有的特质,以及呈现我们的内在自我。所以,关系出问题的人,不仅要检讨你跟别人的关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关系。“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须从改变内在开始。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

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以眼还眼,结果是大家都瞎了。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的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一再伤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今天,你投射了吗?

(0)

相关推荐

  • 实用读心术,从一个人的这些行为快速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实用读心术,从一个人的这些行为快速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1.经常夸赞别人,给别人加油打气的的人,能力强,待人和善,性格好 2.一上来就像熟人一样的人,心里面藏不住秘密. 3.总是说话时盯着对方眼睛的人 ...

  • 让人听得泪流满面的“镜子法则”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 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同时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其实,我们人生当中的现实, 就是照出你心灵的一面镜子. 有了这面镜子, 我们才能懂得如何改变自己, 人生 ...

  • 投射效应:掌握这个读心术,让你一秒俘获男人心!

    大家好,欢迎来到实用恋爱心理学,教你读懂人心,让你爱情开挂.关于感情的产生呢有两种说法,一种叫一见钟情,一种叫日久生情.就我个人来说呢,一见钟情这种方式是更值得推崇的. 因为日久生情,靠时间来培养感情 ...

  • 读心术:读心术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

          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难测的一样东西,我们无法了解他人内心的想法,很多时候我们也无法了解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很难揣测,无法言说的情况. 读心术是一门通过人的外在表现来探测人内心的心理活动的一 ...

  • 投射效应:你眼中的世界,其实就是内心的世界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在人际认 ...

  • 投射效应

    什么是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比如 ...

  • 网瘾少年蜕变记(中)----您得学会读心术(附心理行为调整思路)

    心学家塾的定位是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青春期阶段是对家长前期教育结果的一种检验,由于绝大多数家长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习就开始带孩子,导致孩子到了青春期必然出现问题.类似一个从来没有学过驾驶的学 ...

  • 当耳机学会“读心术” 运动痛点也就迎刃而解-咕咚Quiet评测

    随着"夜跑文化"的逐渐流行,为了达到最高效合理的运动效果,随之衍生的运动穿戴产品也越来越多,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智能服务.提到咕咚,对于热衷于跑步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作为一款跑步 ...

  • 生活中的心理学(11)——投射效应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心生活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在生活中,心理投射无所不在.小到你看不惯孩子喜欢动漫,大到你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 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的. ...

  • 投射效应:不要以己度人

    想必每个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这句话就和我们今天所讲的"投射效应"有关,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 ...

  • 9大爱情心理效应,首因效应、吊桥效应、投射效应

    在我们的爱情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效应得到解释.如"为何初恋最难忘"."为什么爱情受到的挫折越多,感情越深"."为什么 ...

  • 心理学:运用好“投射效应”的方法,让男人把心交给你

    一个人走在沙漠里口渴难耐,这时候有人给了他一瓶水,他解决了口渴的问题,然后对这个解决他燃眉之急的人感恩戴德. 过了一会儿,这个人又给了他一瓶水,他虽然很感激,但觉得自己不渴了,这瓶水有些多余. 又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