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熟成”,你就更能理解面包
如果你偶尔逛逛超市,你会发现超市的面包区最近铺货最多的就是某些“低温熟成吐司”。其实“熟成”这个概念这两年在烘焙界一直很流行,动不动就会有什么“一夜熟成全麦吐司”的食谱出来。
然而你仔细看,感觉要不然就是鲁邦种,要不然就是汤种,那什么“熟”了?面包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了解这些,就得先从“熟成”这个词说起。
“熟成”是个外来词汇,对应的英文是“aged”。这个翻译就很有意思。“aged”如果直译应该翻成“让某某变老”,更理论的翻译叫“陈化”,意思就是你放着,让时间改变它。
那“aged”怎么就跟“熟”这个概念扯上关系了呢?其实中文翻译其实说出了这个词的结果,就是你陈化某个食物,它就熟了。
大家也许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做熟一个食物,难道不需要高温吗?你把一个东西放着,它就能熟吗?
这里就要说一说,什么叫熟?
“熟”这个概念,大家很熟,但你很难说出它具体是什么定义。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人类不广泛食用生面粉或生肉?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里面含有的淀粉和蛋白质没经过温度的洗礼,没变成我们容易消化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生”的直观印象。
有了生,我们就能理解熟。熟就是食物容易被我们消化。紧接的问题就是:把食物做熟的过程,非要用高温吗?
此时,熟成就登场了。
简单来说,有些食物在陈化的过程里,内部发生了变化,让内部的淀粉或蛋白质转化成了人能消化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把“aged”翻译成“熟成”的原因。
最经典的熟成食物就是火腿。肉的内部发生变化,部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所以在西班牙,人们把火腿切片后,可以直接吃。
火腿这个例子也说明,熟成的作用不仅在于让生肉变成人能消化的东西,也在于熟成过程里,会产生更多风味物质。这是因为一种大分子可以变成多种小分子,就产生了更丰富的味道。
但这里有个误区,就是熟成跟发酵到底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描述金华火腿陈化的过程,通常爱用发酵。金华火腿表面的霉斑也说明它确实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但西班牙人描述火腿生产过程,用的却是熟成。
这就要说到发酵或是熟成,到底有啥区别了。
两个过程有相似之处。以面包举例,发酵和熟成都是把淀粉分解,不同的是,发酵是微生物把淀粉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熟成则是淀粉在某些物质(一般来说就是酶)催化下,变成了糖。
如果要把区别说得更形象一点,你可以把微生物和酶想作“小偷”和“开锁匠”,而淀粉就是“门”。发酵是个主动过程,小偷(微生物)会主动撬门(淀粉),而且还会把家里东西拿走(发酵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相当于人想要吸收的营养都被微生物吃完了)。
熟成是个被动过程,你想开门(让淀粉变得更容易吸收),但你没有钥匙,你就得满大街找开锁匠(酶)。它帮你开完锁就走了,不会拿你家东西(熟成之后,长链淀粉只是被切断了,切下来的每一段都还在原地)。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讲一讲熟成和面包的关系。
首先我们就应该想到,我们通常说的发酵,其实也伴随着熟成。但我们可以调整发酵和熟成各自的程度,比如降低温度,酵母菌就不工作了,但酶依然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冷藏发酵能产生一些不同风味的原因。
鲁邦种里有乳酸菌,会带来不一样的酶,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熟成,带来不同的风味。
这是烤面包前的熟成,而烤后的熟成则更加奇妙。烤好的面包微生物基本就全死了,但酶不一样,它不是生命,虽然酶会随着温度升高改变结构、丧失活性,但有一些酶可以经受高温。
也就是说,烤好的面包里,说不定还有可以继续工作的酶。这些酶会让面包持续熟成,甚至改变面包的味道。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面包放到第二天更好吃,那你放心,这并不是一种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