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2期

第4条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课前思考

1.      什么是传经?

2.      脉若静是一种什么状态?

3.      本条“传”,传的是什么?不传是什么不传?

我们临诊时,既然已经判断病人属“外感”(无法属五类中那一类)。我们的工作就是如果把侵入素体内的“邪”气给排出的问题了。

第四条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它涉及两条“纲”。

这时,我们面对着的是:一:这邪是如何进来的!二:这邪是排.出去了or是跑到那里了(传)。

所以。这两条纲是:一是“受”。二是“传”。

仲师在这条明确告诉了:脉若静·没有传(邪没有了or还在刚刚进来的部位和状态)。脉数急(传了)。

这传了:有三组症状·若躁烦·颇欲吐·脉数急。这时,病人的症状还不止这三条。我们还必须结合前面三条(寒·热……汗出·无汗·汗出不畅……体痛情况……呕逆气逆情况)。

这时,当我们判断出“传”后。我们就要判断我们面前病人的“受”了。

仲师在这里用了: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仲师为什么不写伤寒一日·皮毛受之?·上焦受之?·肺卫受之?·腠理受之?·膀胱经受之?……)呢!

可见,伤寒开始,都是“太阳受之”。然后,再传与不传。

所以,这第四条。有两大伤寒之“纲”。非常重要。后面的条文。每一条,我们都必须考虑它(即便仲师未及言明)。

至于到若燥烦·颇欲吐这些。已经是伤寒的目了。

这里,涉及到识字:若·欲·受·燥·烦·吐·呕·恶心·哕。

仲师在这里。若燥烦。为什么不写若烦燥呢!颇欲吐。为什么不写颇欲呕·颇欲呕吐呢!

脉若静:关键点在若字。我们的病人,表面上看,还有发低烧·微汗出·乏困。但是摸到他的脉,却是像正常人那样的脉(若静)。

若静。就是没有中风的浮缓·伤寒的浮紧·入阴的沉细紧·入少阳的弦紧。

第四条。关键是“受与传”。脉的“静与急”。

所谓“传受”。“传变”。“安静”也。中医来自于普通的生活啊

温病汗出,若见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的佳兆;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邪正交争。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

湿温恢复期,病人脉静身凉,疲乏无力,胃纳渐开。

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判断“传与不传”。燥烦·欲吐是关键一点(不外气机上逆与散乱)。特别是烦躁一出来。我们马上要联系到『烦躁……·……不安·闷乱·发热·引饮·口渴·易怒·惊悸·不寐·咽干·吐逆·头痛·喘急』。

@黄双辉·珠海·执业兽医·执业中医 如果不烦躁,只是无力,小便难呢?

这时:只要我们仔细辩出面前病人的“寒热·汗出·体痛·燥烦·逆吐”的状态与动态。病机已出。

@初学问枢一王宪武18810486387 :你想想。不燥烦·仅仅无力·小便难。邪如何传到“那里了”?邪受于何处?马上一目了然的。

仲师后面条文,说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

对啊。素体如何『受风』而伤风?如何『受寒』而伤寒?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呵呵。“必”是内外勾结

恶心者,无声无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其病皆在胃口上,有虚,有热,有寒,有食,有痰。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

胃有寒气恶心者,呕清水不浊,脉迟;

胃有痰火恶心者,呕酸水,烦渴,脉洪。

颇欲吐……恶心!

第5条讲解在争议中展开

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课前思考

1.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若见阳明证,为何证?若见少阳证,为何证?历代注家大多认为是第4条的颇欲吐,若躁烦,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2.  为什么第4条以脉象论传与不传,而本条以证论传与不传?

通玄(六圈先生):

伤寒一日,为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这是伤寒次第顺序。七日太阳,八日阳明,九日少阳,十日太阴,十一日少阴,十二日厥阴。否则伤寒论讲到某日看不懂。这是客气,客气盛主气为顺。

金川郭氏中医:

伤寒二三日,不见阳明之身热,汗出,恶热,脉大,也不见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等证,可知其脉仍浮紧不变,仍有无汗,恶寒之证,当以太阳病脉证论治!

通玄(六圈先生):

伤寒论按照客气次第关系展开。人反受之。

通玄(六圈先生):

伤寒二三日,要查阳明少阳证。伤寒一日,为太阳只需看脉。二三日就要看证,但不是病。

通玄(六圈先生):传不传病,但是底子是太阳病

通玄(六圈先生):不是正阳阳明

通玄(六圈先生):伤寒格局不大。就看得很累。

通玄(六圈先生):真正的伤寒是大格局。不是一条条文句的解释。

金川郭氏中医:

仲景用此判断病证是否发生传变,但得依据脉证之变化,而不能拘于时日而推演

远志:

仲景以日名病演变化之道,并非让你机械的以日,以脉,以证推演,他讲的是病的变化,发展,运动的自然规律。

远志:

知此则百病皆皆知,不知此只能方证,脉证对应。

通玄(六圈先生):

@黄林~中医师~郴州?这是内经热论篇讲的。

黄双辉:

寒暑燥风火与四时之气与天临之客气。同又不同。@刘寒石,中医师,郑州市?

通玄(六圈先生):

可能出现阳明少阳证,有可能不会出现。

通玄(六圈先生):

@黄双辉·珠海·执业兽医·执业中医?完全相同。

远志:其实就说了一个事,病到这个时候就会传这是常,但很多时候不传这是变,传与不传如何区分。

通玄(六圈先生):太阳要开,太阴也要开。当太阳开不了。首先影响的就是太阴的开。

远志:伤寒论的是,合分之道,常变之道。

黄双辉:

素体伤于寒邪后,均为太阳先受之,脉若静,为未传。二三日,阳明·少阳证未见者。也为未传。(我的个人理解)。

远志:

某某病的常与变,伤寒的常与变,中风的常与变。

通玄(六圈先生):

太阴开不了。肺胃之气不能下行。也影响阳明阖。烦吐就表现出来。

远志:

临证时有的证不典型他也会传,等到很明显了就失去先机了。

通玄(六圈先生):

如果您理解五运六气。伤寒也好理解。

黄双辉:

失不失去先机。这是另外一回事。第四条、五条。仲师已经非常明确、直接、简单、粗暴的告诉我们(伤寒论的仲意)了

通玄(六圈先生):

伤寒八九日,为啥仲景要提这个日期?

黄双辉:

我们总是喜欢“牵强附会”·“浮想联翩”·“自以为是”。这是大毛病(学医)。

黄双辉:

当然,这不是“想发财”·“想当教授”的大毛病。喜欢“牵强附会”·“浮想联翩”·“自以为是”。这是大优点。呵呵

通玄(六圈先生):

都是牵强附会,思考过来的。就看谁靠近真理。胡老解释的就不是牵强附会?

通玄(六圈先生):

如果不是牵强附会,就是金标准。只有仲景自己知道。

a.慈怀中医:

总之一句话,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黄双辉:

你念。二三日。二三日。念一百遍后。你就明白“仲师之仲意”了。

远志:

交流就是各讲各的见解,不必要指责谁,不交流又如何有火花

草石先生:

这就是为什么西医没有爱好者,因为不可以想当然

远志:

伤寒几日几日是伤寒的秘钥,但很多人不重视闭口不谈。

黄双辉:

农村的老头子。会说“二三日后再来。你的农俱就修好了”。

远志:

理气象数以数最难

黄双辉:

这没有。完全没有

通玄(六圈先生):

上面不是说了吗?八九日,有可能少阳阳明证出现。这是天地气运行的机密。所以才出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草石先生:

中医可以有各种方面的解读(文学,艺术,易学,佛学,道学…)。但医就是医,最终要把医学还给医学。

通玄(六圈先生):

但是人与人身体条件不同,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不出现。所以仲景要辨识一下。

黄双辉:

@黄林~中医师~郴州?@刘寒石,中医师,郑州市?:回归第五条来。今天是学第五条。这也是学伤寒的窍门。

通玄(六圈先生):

但是天地之气会影响人之气。所以仲景提醒一下。

通玄(六圈先生):

可能传也可能不传。

草石先生:

第一要务:识证

金川郭氏中医:

我早年曾治一冠心病老者,因受风寒而诱发胸闷痛,并身疼骨楚,乏力等证,经二,三医都以输液丹参,维脑路通注射液为主,延半月之久而病不减,其外甥邀我为其舅治疗,其时我刚毕业出道,诊时见其身痛酸楚,恶寒无汗,昨夜曾发心绞痛一次,含服救心丸缓解,小便少而黄,乏力欲寐,我当时并无多少临床经验,依稀觉得似麻黄汤证,就为其开了麻黄汤加桃红丹参等煎服,记得患者喝第二服时小便一次,回来时就觉其双目有神,精神好了很多,问其身体舒服,浑身舒缓很多,但并未出汗,

我想其虽病多日但其伤寒证仍在,虽没有发汗,但其却利小便而愈。

后随证加减,其病趋于稳定!

通玄(六圈先生):

我们现在看各家注解都是牵强附会。看看谁能贴近仲景。

贺兰山上一棵松:

看看谁能贴近仲景。

贺兰山上一棵松:

少之又少,不如看到家书籍

草石先生:

(方)上條挙太陽、而以脈言、此復挙陽明少陽、而以證言、次第反復互相發明也、然不傳

有二、一則不傳而遂自愈、一則不傳而猶或不解、若陽明少陽雖不見、太陽亦不解、則始終太陽者有之、餘経同推、要皆以脈證所見為準、若只蒙龍拘拘、数日以論経、則去道遠矣、

通玄(六圈先生):

@郭胜利-呼市-中医师?抓住了太阳病必恶寒!

通玄(六圈先生):

@宁夏-银川-李辉?看道家是正统。

草石先生:

这只能说明这个冠心病表现为麻黄汤证,而不说明麻黄汤治冠心病

金川郭氏中医:

这就说明太阳病有时停滞不传,不能依时日而拘泥!

通玄(六圈先生):

推荐一本书《医道还元》吕洞宾所写。

马靖医生( 15048948002):

伤寒第5条: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阳明之腑胃家实证)不见者,为不传(阳明之腑)。

金川郭氏中医:

@张帆-中医师-辽宁?

是的,麻黄汤证之时其外感之病,

通玄(六圈先生):

@郭胜利-呼市-中医师?不是依日而行。要看病家的禀赋。否则仲景反复提到*日。他不是闹着玩的。

通玄(六圈先生):

下面还有十三日呢!

草石先生:

*日,大概阶段。有常有变。

通玄(六圈先生):

如果是大概。仲景可能更简单,都不提具体日期。

通玄(六圈先生):

这是丹气运行。我们不懂。不学也罢。

a中医惠民18286618324:

凡是全书中找不到一点影子的东西就不要强加进去理会了

通玄(六圈先生):

大家觉得我多说了。就不说了。

金川郭氏中医:

所以治病不能泥古不化,要以六经之证而辨证论治,

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通玄(六圈先生):

仲景毕竟是医圣。就凭我们几个跳梁小丑就破了。老人家也太不值了。

草石先生:

问题就一个,也不会是一个人一个解读,然后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通玄(六圈先生):

仲景不提六经。只提六病。六经难道不是牵强附会?

王金民~包头(中医传承研究院):

9点进步医案讨论部分,看到伤寒论条文讨论激情热烈

所以顺延了半小时

传承中医,发扬国粹,是我们中医人的责任!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

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临床技能,欢迎中医同仁们参与经方临床医案讨论中来,中医理论体系构架不同,医案讨论答案不同,故医案答案没有唯一,只有最佳,这样在探讨医案中,升华我们的灵感,期待您的参与、留言……

(0)

相关推荐

  • 『中医古籍』寓意草

    作者:喻昌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5年 序 序 先议病后用药 先议病后用药 极闸人定议病式 极闸人定议病式 论金道宾真阳上脱之症 论金道宾真阳上脱之症 金道宾后案 金道宾后案 辨袁仲卿小男死证再生 ...

  • 倪海厦先生亲传弟子跟诊实录!

    品读<佛州汉唐跟诊日志--师从倪海厦先生见闻录> [导读]杏林奇才倪海厦先生已然仙去,但他开创的中医经方热潮却如星星之火逐渐燎原,中医人工智能也在他的启迪下渐臻化境.先生嫉庸如仇,悲悯如海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8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8期 第20条讲解 宁静致远??: 是不是附子也可以补充津液的?看李可回阳救逆的时候大剂量附子,再说附子也是甜的,甘者入脾.没有本草这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7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7期 第十八条 医从本心: 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课前思考 1. 什么是喘家? 2. 喘家为什么不用麻杏石甘汤或者小青龙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6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6期 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不知不觉.到了仲师的十五条了.无限感激仲师.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5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5期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A:仲师第13条:太阳病 B:仲师第13条:太阳病,头痛 C:仲师第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4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3期 第10条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解字已解.家字.了字也解了. 湿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寒家,表解而不了了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3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3期 第6条:讲解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期 第1条 恶风:卫不固也(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风为阳邪·风中卫表·两阳相搏·阴气则衰而少. 阳加于阳·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6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第41条讲解 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 ...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5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5期 第38条讲解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