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画“笔墨”问题的“精神”提升

他一生都在探索中国画“笔墨”问题的“精神”提升

2021-07-05 08:23·作品会说话

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基础是国学,儒家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道家的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观念,更是传统山水画学的精神源泉。故而在进入20世纪新文化及五四运动以来,受西方思潮影响,国学受到诘难,加之很多现在画家受素描基础启蒙,而在山水画中加入素描因素,名曰“中西融合”言之创新。成忠臣从进入50岁后开始在掌握的前人基础上探索山水画,他早年在人物,花鸟上首先是深入传统,继承传统,对历代历派的大家作品心摹手追的常年临摹学习而打下根基。他指出,学画之难,难在认识上,认识不足,境界就不会高,而认识是一辈子的事,一个画家认识有多高,画就有多大成就。

我们观成忠臣的画,不论是中年以后的山水,还是早期的人物、花鸟,所作都静、雅、道、空灵散淡,而大都出之以“拙”,他有深厚的书法基础,其画遵循书画同理,同法。山水更是得益于董源、范宽、元四家、明代董其昌、四僧、龚贤及近代黄宾虹,花鸟人物则综合陈洪绶、徐渭、八大、黄慎、任伯年、吴昌硕诸家,他的画属于传统的文人画。

作为承续传统的文人画家,成忠臣一贯坚持做一个中国画家首先要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豪的精神,面对外来民族文化的冲击,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要敢于迎接挑战,在中西文化观念碰撞中吸取其长。更要有义务去捍卫民族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中国画历来强调“有笔外之笔,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谛”。这非凡的笔、墨、意源自画家“为学必尽其极”的认真治学精神。

怎样才能使中国画回到正大的道路上来?成忠臣清醒地认识到,单纯谈“笔墨”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而“精神”如何与艺术直接关联?如何通过绘画形式来体现出这种精神?成忠臣因自小博览群书,思维开阔,他深深懂得,中国画的“笔墨”不仅是“形式”,更是中国画的精神灵魂。黄宾虹老曾讲过“鄙意以为画家千古为业,画目常变,而精神不变”。成忠臣在青年时期即见识过大量历代大家真迹,他体会到中国画从书法中来,为此,他在山水画中把古人的青绿山水技法与传统的水墨画融为一体,而全由书法用笔写出,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山水画语言。他的这一风格兼及古人所长,兼并融合自成一派,用笔劲道富有诗意,令人耳目一新。

成忠臣几十年在绘画上一直坚守文人的底线,他坚持常年读书,博览文、史、易、道、哲,特别是对《易经》的研究。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绵绵流长,深远而厚重,无论是文学、史学、美术、易学、哲学等各个领域上成忠臣都有建树,在他的作品里呈现出来的客观清醒,超然而尖锐,彰显出他多年来刻苦读书,做学问的心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人心浮躁的现实中,他不图一时之利,不贪一现之功,知道自己的历史责任,突显出躬身实干的文化人身影。他对自己的绘画实力很有信心,相信真正传世的优秀作品是要凭真实实力,及创作理念和经验等诸多综合客观因素来完成的。

我们仔细观察成忠臣的山水画,就会发现古人式的“龙脉”,讲究通体段落的开合起伏,极力展示山脉的蜿蜒起伏,扭转曲伸中的气势变化,所绘山驰云走,谷暗霞飞,或如龙盘虎踞,或如浪涌涛奔,一切都处于一气呵成的运动之中。观他笔下森罗万象无一不统一于作者内心感情境界的律动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