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JACS:镍催化烯烃的区域选择性氢化芳基化/烯基化反应

近年来,金属催化的未活化脂肪族C=C键的氢化芳基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反应可以快速构建具有(杂)芳基取代碳中心的有用产物。迄今为止,研究人员报道了许多芳烃、芳基亲核或亲电试剂与烯烃的分子间线性(反马氏)选择性转化,但与未活化烯烃相关的支链选择性实例却很少。仅Shenvi课题组利用氢硅烷作为氢供体发展了双金属催化(Co/Ni或Fe/Ni)的烯烃经自由基途径发生的Co(Fe)-氢原子转移(MHAT)反应(Scheme 1a)。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KOH Ming Joo(许民瑜)和Hongyu Wang课题组合作首次报道了NHC-Ni配合物和醇盐促进的烯烃与亲电的有机溴试剂/三氟甲基磺酸酯的马氏选择性氢化芳基化反应(Scheme 1b)。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DOI: 10.1021/jacs.1c03228)。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起初,作者以非活化的烯烃1和苯基三氟甲基磺酸酯2作为模型底物,乙醇钾作为氢原子供体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Table 1)。研究显示,仅Ni(cod)2和N-杂环卡宾(NHC)配体衍生的镍络合物能够促进氢化芳基化反应,二聚的Ni(I)配合物Ni-1活性最高,以71%的收率得到所需产物3和Heck型副产物4,支链选择性为98:2(entries 1-7)。为了抑制Heck型副反应,作者推测使用其他的金属醇盐能更有效地生成所需的Ni氢物种II,从而避免I发生β-H消除和/或烯烃异构化(Scheme 1b)。随后作者考察了多种醇盐后确定NaOi-Pr是最佳氢原子来源,3的收率最高为90%(entries 8-11)。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作者继续考察了烯烃的适用范围(Scheme 2)。含有不同官能团的未活化单取代烯烃可以67-92%的收率和高达98%的马氏选择性得到相应的加氢芳基化产物(5-22)。醚、硅烷、氨基酯、酰胺等官能团都是耐受的。此外,芳基烯烃和1,3-二烯也是合适的底物(22-24)。衍生自生物活性分子的烯烃也与该催化体系兼容,顺利得到产物26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1,1-或1,2-二取代的烯烃同样能高效地进行该氢化芳基化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和优异的支链选择性生成偶联产物27-44(Scheme 3)。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接着,作者考察了亲电试剂的底物范围(Scheme 4)。在邻、间、对位上带有富电子或缺电子基的芳基三氟甲磺酸酯都能顺利反应,以68-91%的收率和得到产物(46-55)。吡啶或者烯基三氟甲磺酸酯也适用于该体系(56-60)。除了三氟甲磺酸酯外,芳基和杂芳基溴化物在标准条件下也是合适的底物,以43-67%的收率和优异的支链选择形成产物(61-64)。作者利用该策略简洁高效地构建了具有活性的重要化合物6973,这进一步证明了该策略的实用性(Scheme 4b)。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根据同位素标记和自由基钟等实验结果,作者提出一个合理的反应机制(Scheme 6)。首先,二聚体Ni-1解离,然后与NaOi-Pr进行氯取代反应生成Ni(I)-异丙醇配合物i。亲电试剂85(G=芳基,烯基)经氧化插入形成Ni(III)物种ii,其与烯烃84经马氏选择性碳镍化反应得到Ni烷基配合物iii。支链选择性可能源于在最有利的过渡状态下,大位阻的有机镍配合物(比G大)和烯烃取代基(R1和R2)之间的空间斥力最小。对于R1或R2是氢的烯烃,iii可能进行分子内反应β-H消除形成Heck型产物。大量的NaOi-Pr能诱导iii转化为Ni双醇盐iv,随后异丙醇经β-H消除脱氢产生Ni-氢化物v,同时释放出丙酮副产物。最后v发生还原消除转移氢原子得到86

(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总结:在简单易得的烷氧基碱和有机溴化物或三氟甲磺酸酯作用下,作者实现了NHC-Ni(I)催化的具有不同电性和空间位阻的单取代、1,1-和1,2-二取代烯烃的马氏选择性氢化芳基(烯基)化反应。该方法收率较高,选择性优异,且底物适用范围广泛。研究表明该策略并非经历了自由基机制,而是进行了连续的碳金属化和氢化物转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