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给教育留下什么
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了。
然而,停课不停学。
于是,这届老师突然地就遇到了一个难题:这和学生不见面了,又没有教材,怎么能搞好教学呢?
换言之,如何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呢?
这在平时,广大教师们可能连想也不想:什么网络,和我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个春天就突然地把难题推到了你面前。
于是,赶鸭子上架,不学也得学,不会也得会,很多教师被逼疯了。
经过了开始阶段的恐慌之后,老师们慢慢平静下来:其实也没什么嘛。
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老师们还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
我在想,疫情结束后,我们还会恢复原状吗?
比如说我吧,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足够了。经过这次网络教学,我深深认识到之前的看法是多么粗疏!不管别人如何,疫情结束后,我会带着一种新颖的想法去改造传统教学。
首先,是思想上的认识。网络将是教学的一个新的促进因素。社会上,大数据,互联网+等等,已是扑面吹来。那么,教学也不能不受其影响。这实际上是思想认识的问题。比如,学生能不能带手机?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带手机算是绝大多数学校的一个明令。可是,像大禹治水一样,“堵”是不行的,得“导”。手机、网络是这一代学生原生态环境,你光堵绝对堵不住。所以,关键还得导。这就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我想,学校就敞开了让学生带手机,让他们联上网,那最终会怎样?天能塌下来吗?极有可能,刚开始也是一种混乱,到最后还是会走上秩序。
在网络等高科技走进学校的时候,在思想上还得有“取”、“舍”的问题。目前,一部分学校极其保守。举个例子吧,你之前是手写教案,等有了电脑之后,你不但要写电子教案,还得写手写教案。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此,还不如别走进新时代呢。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本来是解放人的,结果给人更多地套上一重枷锁。在以前,电话网络没有,一学期结束都要让班主任填学生手册。这是应该的。可是现在,校讯通、微信群、电话、短信一大堆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学生有什么事,分分钟通过上述方式和家长沟通了。哪还用得着到期末费心劳神去手工填写学生守册?
以前,我跟家长特别强调教学的痕迹。比如学生一学期写了多少篇作文,受到几次表扬,读过几本书,改了哪些错,都要保存下来。但是,我也知道,这很难。不说别人就说我,我发现学生有好的作业,难道我能撕下来展示吗?即使是单页的,我可以保存下来,可过一定时候,连存放它的地方也没有。但是,现在好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留了几次作业,都是什么作业,谁没有交,几次没交,网络记得是一清二楚。这个痕迹,保存方便,查询快捷。这就是学生的一个成长经历。我不看最终结果,我只看过程就知道哪个学生学得踏实哪个学生学得不踏实。现在催学生作业也方便了,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没交,我立马拍个照片发家长群里。
疫情结束后,教学的几个环节依然可以利用网络。备课用网络,没问题。上课用网络,小范围小规模绝对没问题,比如可以继续用网络课堂辅导后进生。课后测验反馈用网络,当然也没问题。
所以,在新时代,有新的更好的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还抱残守缺,不想接纳,真的是愧对时代愧对科学了。
美好的未来应该是,最最先进,最最高科技的东西应该用在教育上,用在学校里,用在教师身上,用在学生身上。
当然,也得用在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管理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