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饿了就胃疼”的家传方子三味药,把胃气补上去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中药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一饿就胃疼,怎么办。在我自己的小册子里头,有这么一个小方子。他是我有一年去北京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无意中从同行那里淘到的。它的创制者,是我国河南的一位已故老中医,姓李,是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把它发扬光大的,是李师的师承弟子,姓郭。围绕这个小方子,还有一个故事。话说有一天,一个男性58岁患者来求治。什么毛病呢?胃疼。
就这样,患者再用了10剂,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这里面什么门道啊?我告诉你,患者属于胃腑气血两虚所致的胃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胃气不足,所以产生胃痛。怎么知道胃气不足?你看,他乏力,上楼都费劲,这不是气虚吗?爱出汗,这是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啊。胃气虚弱而胃痛的人,有一个特点,这就是饿的时候胃痛明显。因为什么?你肚子里没食物,气虚更加明显啊。但是,由于胃气虚,你又没办法多吃,否则就胃胀。这就是患者难受的地方。就舌脉看,往往是舌淡苔白,脉细弱。当然,此类人往往面色不好,便溏。这些都是脾气不足、气血虚弱不能濡养头面所致。这个时候怎么办?不得不说,上文里的小方子是科学的。其中,熟地、白术和生山药,是河南李师的家传小配伍。白术和山药补气健脾养胃,熟地养血。这里的精髓,是气血同补,脾肾同补。至于说黄芪、党参和茯苓,则是针对胃气虚弱这个症候特意加上去的,以图更好起效。黄芪和党参,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总体来看,就是补脾胃之气,兼顾养血生津。它很简单,也比较实用。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