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十九章

大家好,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道德经》的第十九章。下面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原文】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在这个里头我们能够看到,以道家为代表的深刻的思想,对儒家产生了深刻的批判。我们一句一句的来看。他一开始就给出了三个否定。因为我们在上面的两章里头讲过,应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就是要抱法守势。所以下面这一章,就具体讲到了怎么样抱法守势,不要走到“其下”“其下”“最下“的问题,治理国家的模式。 第一个,“绝智弃辩”,通行版本是“绝圣弃智“,意思差不太多。就是在讲,要断绝所谓的圣人之言,这样的事情要放弃,这种“智”“辩”,我们讲过“智”是表示对仁义的分辨和学习,然后“慧”是辩论的那个能力,辩论仁义的能力。

所以在这里头是说弃辨也好,说弃智也好,都是指这种口舌上的思辩,这种文字的这种所谓的智慧,当把这些都放弃了以后,老百姓不会在这个口舌上去争,那么,老百姓得到的实际的利益将有百倍。 绝仁弃义。放弃所谓的虚伪的仁,放弃那些假惺惺的义,老百姓反倒可以恢复真正的孝顺和慈爱。绝巧弃利,杜绝那些乖巧,去掉那些私利,国家也就没有盗贼。以上的三个,三者,以上这三者以为文不足,实际上就是真正的标准文辞,这里头实际上是有行文、律文、标准的意思,就是因为它没有真正的这个,文不足,所以它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人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故,令之以有所属。 而真正的目标是什么,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素”是指刚织好没有染色的生帛,而“朴”是没有加工过的原材料、木材。所以我们现在说朴素,也是把这两个连在一起,都是指它的本色。

而这里头说见素抱朴,也是回归它的根本。少私寡欲,不是要求人们绝对的无私,因为人都是有自己的肉体,有自己的亲人,但是要少私。不能绝对地没有欲望,因为人还要生活,确实要吃饱要穿暖,但是要寡欲。所以道德经里头讲是要少私寡欲。 通行里头还有一句在后面,叫做“绝学无忧”,但是《道德经》严格的说它是一篇文章,只是后人把它分成了不同的章。所以这四个字,按着现在的这个研究,是觉得它应该放到下一章里去。

因此,我们在这章里头,就没有含这四个字。只是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一段如果串响起来,就是说:杜绝巧智,去掉那些辩才的小慧,老百姓会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伪仁,去掉假义,老百姓会恢复到孝顺和慈爱。杜绝一切淫巧,去掉私利,国家就没有盗贼。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因为“文不足”,制度不足,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所以要人们恢复根本,要先无华,保守简朴,减少私力,节制欲望。 在春秋的时候,以道家法家为代表的这些深刻的思想,总结历史,他们就是反对所谓的圣人、智慧、仁义这些。而后来尤其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在不停的强调仁义说教。因为这些仁义说教,从事实上来看,它并不能给人民,包括中层和基层的官员,带来真正的公平,在冠冕堂皇的说教之下,实际上是道貌岸然的伪诈,和夸夸其谈的辩论。商君,也就是商鞅,明确的说,“辩慧是造成国家混乱的帮凶”。

韩非子说,“仁义道德的说教,和辩论游说的智慧,并不能保全国家,不是保全国家的方法”。庄子明确的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所以在这一段里头,也是反对这些口舌之争。其实儒家的这种辩论,在道家这里受到了批判,佛教也是严厉的批判所谓的“世智辩聪”,所谓的“戏论”,而要求实实在在的修行。就是可见,圣人的真正的智慧的想法是相同的。就是这种没有办法用事实来衡量的辩论,只是会助长奸诈,而并不能带来实际的利益,并没有实际的好处。

大家注意,这里头不是说不要我们像圣贤一样的让自己高尚,也并不是说让我们不要真正的仁义,而是说,当以这些东西来治理国家的时候,这些辩论,这些所谓的仁,所谓的义,所谓的孝慈,你拿什么来衡量?什么就算仁了?什么样就算义了?你是没有办法实实在在的较量。你田里头产多少粮食,我是可以拿斗来称的。你的织,能有多少的布,我是可以拿尺子来量的。那么你什么叫仁?什么叫义?当你拼命的讲孝慈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算孝?什么样算慈?这些都是凭人的感觉而没有办法实际度量。用没有办法实际度量、没有统一标准的事情来治理国家,只会让奸诈者横行。这才是道家和由道到而产生的法家,严厉批判所谓的仁义的原因。不是不要仁义,而是不能只有仁义而不可衡量!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儿,大家一起把这一章再读一遍: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好,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里,大家明天见。(文章来源:丹阳论道)

(0)

相关推荐

  • 第20讲 第19章 低欲望能解决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吗【我读老子】

    第19章 绝智弃辩(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之)有所属:见(读如现)素抱朴,少私寡欲. 导读 面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困境,老子的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本章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 ...

  • 道德经第十九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九章 弃智章\返朴归 ...

  • 《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译文 杜绝所谓的圣贤和智慧,人民可 ...

  • 新探《道德经》范畴之整体和局部(19)

    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在上一章解读中,我们已经明确了孔子儒家首先继承老 ...

  • 什么是东方绝学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断绝假聪明之智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 ...

  • 如何理解老子“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教诫?人需要欲望管理吗?

    此篇承接(世人赞美仁义,老子却说"绝仁弃义",背后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前文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一部分: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由这一段的反证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九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第29章,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读一遍.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执也.為者 ...

  • 《道德经》第十九章:少私寡欲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 断绝抛弃巧伪才智,人民会得到百倍利益:断绝废弃假仁假义, 人民回归孝 ...

  •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无为而治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

  •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这一章节讲述圣人的德行举止,展示圣人该怎样做. 先贴下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 ...

  • 《道德经》四十九章《善者吾善》悟读述杂【49】

    《道德经》四十九章《善者吾善》悟读述杂【49】

  • 《道德经》二十九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老子此章显然是针对争夺天 ...

  • 《道德经》五十九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借用吝啬鬼和穑夫二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