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这件宝贝四川还有一对“兄弟”

辽博馆藏

卷体蘷纹蟠龙盖罍

■文物:卷体夔纹蟠龙盖罍(音同“雷”)  ■尺寸:高44.5厘米,口径15.5厘米  ■年代:西周  ■出土地点: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北洞村窖藏  ■收藏单位:辽宁省博物馆

花纹繁缛但不杂乱,外形高大但不显笨拙,在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厅内陈列着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卷体夔纹蟠龙盖罍。罍,原本是一件盛酒礼器,但辽宁省博物馆的这件罍,却在酒器身上升华出了精雅、秀美等艺术美感。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博物院内也珍藏着一对外形十分相似的罍。研究者表示,一南一北,三件罍造型酷似,这说明了古代南北文化的一致性。

辽博收藏的这件罍以模范铸法铸造而成,分为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罍的器盖为子母口;器身为短颈、圆肩、敛腹,在肩部及其两侧有兽首环耳,下面是高圈足。整件器物通体以雷纹作为衬底,纹饰繁缛、细腻,有很强的立体感。
卷体夔纹蟠龙盖罍

罍的盖子上方铸有一条立体的蟠龙,它前足蹲踞,后足与长尾相融,长尾盘绕在器盖之上。它的角、五官、龙鳞铸造得十分精细。在罍的上腹部位置,装饰有一对对称的变形卷体夔纹,突目、利爪、大口并且尖齿,这与器盖上龙的姿态形成了呼应。在罍的下腹部装饰有兽面纹,近底处及圈足装饰有夔纹,同时又附一牛首形的象鼻,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四川省博物院收藏的罍

这件罍造型端庄、秀美,纹饰精细、立体,特别是它的兽耳衔环,工艺更是精湛,较为罕见。1959年,在四川省彭县竹瓦街青铜器窖藏中也曾出土过一对蟠龙盖罍,目前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院内,这对罍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展出的这件十分相似,只是辽博的这件腹部稍长,最大腹围在肩部,圈足稍矮,应是属于较早的形制,为西周初年或稍早时间的青铜器。
罍的局部

罍,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中期,罍这样的盛酒器不再流行和使用,被另一种盛酒器——瓿(音同“布”)所替代。
辽宁省博物馆的这件卷体夔纹盘龙盖罍是1973年在喀左县北洞村二号青铜器窖藏点出土的。当年3月,就曾在喀左县北洞村的一号窖藏点中出土了包括青铜瓿和青铜罍在内的6件青铜器,两个月后,又在这里发现了二号窖藏坑,并出土了6件青铜器,这其中就包括这件罍。
罍的局部

关于这件罍及其他窖藏青铜器的由来,学者们意见不一。有些认为这是西周初年燕国祭祀山川时埋藏的青铜礼器;也有学者认为,这批青铜器还可能与“箕子东迁”有关;还有学者认为这是“荆轲刺秦”失败后,燕王喜在逃亡辽东的路途中匆忙埋下来的,为《战国策》中记载“燕王喜东保辽东”的史事提供了实物依据。
马卉表示,包括这件罍在内的这些喀左青铜器窖藏的发现,对于研究周初的燕国历史有重要帮助,因为大量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周初燕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了辽西地区。

转载自 辽宁省博物馆(微信号:lnmuseum194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