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半生缘》原著才知,将曼桢推向深渊的并不是曼璐,而是母亲
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以为《半生缘》曼桢的悲剧是姐姐曼璐造成的。以为姐姐妒忌心太强,见不得妹妹好,才会心理变态。
但看了原著,溯本归源,才知曼璐之所以心理崩塌,也拜她母亲所赐。她母亲,顾太太,一个旧社会传统女性,生养了六个孩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被她毁了,晚年跟儿子一起生活,又被儿媳妇排挤,过得并不好。
顾太太这个人,身上有着许许多多缺点,而这些缺点,又间接将曼桢推向深渊。如果说曼璐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毕竟父亲病逝,是天灾,身为老大要养家糊口,也是迫不得已。
但作为母亲,何曾对曼璐有过真正的母爱关怀?曼璐结婚后,过得并不幸福,和祝鸿才经常争吵,婚姻亮起红灯。曼桢也多次提醒她,不要拿姐姐的钱,免得被祝鸿才口舌,以为姐姐拿钱贴补娘家。
可顾母却不以为然,觉得女儿现在阔了,女婿当了暴发户,还在乎那点小钱吗?
曼璐生病了,顾母觉得是她家风水不好,奶奶认为是体弱压不住财。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顾母和曼璐谈论起曼桢的婚事,就像长辈之间的谈话。这让曼璐很不舒服,她明明是女儿,好像结了婚,就瞬间失去了什么,自己沦落为像个长辈那样,要操心起曼桢的婚事来。
也正因为曼桢的婚事,彻底割裂了姐妹俩的情分,若不是顾母的愚蠢和自以为是,曼桢就不会被曼璐伤害,她的后半生就不会被毁了。
一:顾母多管闲事,自以为是地替豫瑾曼桢牵线搭桥,触动了曼璐的底线
顾母这个女人,思想非常守旧,哪怕已经生活在民国,讲究男女自由恋爱,她还守着封建时代的那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放。
曼璐和张豫瑾小的时候定过亲,他们两家又是老亲,若不是家中出现变故,他们早就结了婚,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事了。
张豫瑾对曼璐的爱情,有真情的部分。在曼璐结婚后,他依然坚持单身,忘不了她。但在见到长得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的曼桢时,他又移情了。甚至觉得曼璐不过是美丽的影子,而曼桢,一个人打三份工,撑起整个家,实在让人又怜又爱。
他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对曼桢产生了好感,差一点就脱口而出向她求婚。
而豫瑾对曼桢好感度加速上升,又少不了顾母的从中帮助。顾母常常和婆婆一起商量着怎么样撮合两个人的好事,总觉得曼璐退婚,亏欠了豫瑾,要是能让曼桢嫁给他,一来得了一个好女婿,二来也算弥补了豫瑾,她们作为家长,心里的亏欠感会消失。
于是顾母就有意无意地让曼桢出现在豫瑾面前,制造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而曼桢呢,也耍了一点点小心机,利用豫瑾让世钧吃醋,好让世钧对她的感情能淡一点,这样他就不会总想着结婚了。
顾母的一厢情愿,多管闲事和自以为是,以为能帮曼桢寻得一门好亲事,甚至毫不忌讳地当着曼璐的面撮合他们俩,这让曼璐心生妒火。顾母,触动到了曼璐的底线了,她将气和怨转移到曼桢身上,姐妹俩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曼璐想道:“我没有待错她呀,她这样恩将仇报。不想想从前,我都是为了谁,出卖了我的青春。要不是为了他们,我早和豫瑾结婚了。我真傻。真傻。”
曼璐结婚多年未能生育,祝太太的地位岌岌可危,她信奉了母亲所说的“妈妈经”,采用旧社会的做法,太太做主,找个女人给老爷生孩子,而这孩子又成了太太的儿子。
曼璐竟然产生了要曼桢替她生儿子的念头,一来是自己的亲妹妹好控制,二来祝鸿才喜欢她。
从那一刻起,曼璐的心理,就已经非正常人所想了。
二:顾母势利善变,无意中给世钧和曼桢的婚姻增加了阻力
顾母和婆婆的市侩小人嘴脸,在张爱玲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婆媳俩势利善变,豫瑾在她们家的时候,一心想撮合他和曼桢,故意冷落沈世钧,甚至说一些伤害他的话。
这让本来就吃醋的世钧,受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觉得自己非常不受待见。
顾太太一听见说是世钧,顿时气往上冲,,回身便向曼璐说:“我们上那边屋去坐,我懒得见他。是那个姓沈的。我想想真气,要不是他-----。”
顾太太埋怨世钧,若不是他霸占着曼桢,豫瑾恐怕早就和曼桢成亲了。可她不知道的是,世钧多次提结婚,曼桢总以弟弟还小为由,拒绝结婚,又没跟母亲说明真相,导致顾母误会世钧。
等到豫瑾离开顾家后,顾母对世钧的态度又180度好起来,他来家里,还特意做几道他爱吃的菜。这反倒让世钧不好意思起来。
这个未来丈母娘,这么势利善变,多少也让世钧觉得,不那么好相处,无形中给他和曼桢的婚姻增加了阻力。
不管是对豫瑾出于亲戚的友好,还是对于世钧态度变化,顾母对曼桢姐妹俩的影响都脱不了关系。
一来顾母从不考虑曼璐的感受,总觉得她已经嫁给有钱人,日子过得好,对豫瑾早就没什么好牵挂的,殊不知,历尽沧桑的曼璐,对于初恋,却久久珍藏在心中。
这份美好,母亲却要破坏它,妹妹要抢走她。对于她而言,她对这个家付出已经够多了,所以,她要为自己打算。
二来若不是顾母对世钧的故意冷落,假如促成他和曼桢之间的婚事,让曼桢早点嫁人,为她的幸福和前途着想,曼桢也不会沦落到被祝鸿才玷污的地步。
有一个愚蠢又势利的母亲,真是人间悲剧。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超乎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