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一束来自博物馆的花,请查收!
马丁·约翰逊·赫德作品
近日,一场以“Museum Bouquet”为标签的分享花卉艺术作品活动在Twitter上流行起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互送花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欢乐。超过365家艺术机构参与了这项倡议,快跟时尚芭莎艺术来看看这些艺术家和作品吧。
这场艺术界的线上送花互动始于淘气的纽约历史学会,他们首先送出了马丁·约翰逊·赫德的“花”。接着,不甘落后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也送出了一幅馆藏花卉作品。这一来二去,其他博物馆、美术馆当然也坐不住了,纷纷参与进来,开始了一场“送花”大会。
01
马丁·约翰逊·赫德
纽约历史学会分享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
马丁·约翰逊·赫德《Giant Magnolias on a Blue Velvet Cloth》,布面油画,38.4×61.5cm,1890年
马丁·约翰逊·赫德(Martin Johnson Heade)是19世纪美国画家,他以创作海景、热带鸟类和花卉静物画而著称。其绘画风格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绘画灵感来自于其各地旅行所见的蜂鸟。
但他的作品在当时可不被人所知。直到上世纪40年代,人们重燃对美国绘画的兴趣,他才重新进入观众的视野。
02
哈雷特·乔丹·帕特森
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分享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哈雷特·乔丹·帕特森《Garden Flowers》,color woodcut,26.1×18.8cm,约1920年
03
村上隆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分享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村上隆《Flowers,flowers,flowers》
04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享
MetropolitanMuseum of Ar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Portrait of Mäda Primavesi》,布面油画,149.9×110.5cm,1912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Adele Bloch Bauer I》,oil、silver、gold on canvas,1907年
05
安布罗修斯·博斯查尔特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分享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安布罗修斯·博斯查尔特(Ambrosius Bosschaert)是17世纪荷兰巴洛克风格画家,他专注于以写实手法描绘花卉静物。在他的作品中,郁郁葱葱的花束两侧通常是稀有的贝壳,观者在花朵上常常可以找到小昆虫或毛毛虫。博斯查尔特精确的绘画方式及响亮的色彩,为鲜艳的花朵赋予了珠宝般的光彩。
06
川瀨巴水
史密森尼国家亚洲艺术博物馆分享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川濑巴水《龟户的紫藤》,水印木刻,31.7×21.5cm,1932年
07
乔治亚·欧姬芙
奥兰多艺术博物馆分享
Orlando Museum Art
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是上世纪美国最有趣、最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大胆的现代主义艺术而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大致包含四类主题:形式化的花朵、戏剧性的城市建筑、炽热的风景以及骨头映衬在荒凉的沙漠上空。尤其是放大尺寸的花卉作品,色彩张力十足且具有象征主义精神,让人无法忽视。
乔治亚·欧姬芙《Oriental Poppies》,布面油画,76.2×101.6cm,1927年
08
罗伯特·约翰·桑顿
菲尔德博物馆分享
Field Museum
菲尔德博物馆分享的是一位英国植物学博士的作品,他就是罗伯特·约翰·桑顿(Robert John Thornton),以其发表的一部植物学书籍——《Carolus von Linnaeus》而闻名。
不止如此,他还在书中还绘制了精美的花卉植物插图。桑顿博士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伟大的礼物,这部书呈现了诸多精准的、科学性的植物描绘,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更被誉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书之一”。
罗伯特·约翰·桑顿《Carolus von Linnaeus》,百合插图
09
珍妮弗·斯坦肯
波士顿MassArt博物馆分享
MassArt Art Museum
珍妮弗·斯坦肯《Judy Crook》,视频装置,2012年
10
戈哈尔·达什蒂
波士顿美术馆分享
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
戈哈尔·达什蒂(Gohar Dashti)多年来一直从事媒体工作,其作品以摄影和视频为主。达什蒂着眼于探索自然和社会现状,作品主题是她的家乡伊朗。艺术家将花朵和其它植物置于废旧的建筑中,如曾经的医院、学校、工厂等。由此呈现其关于城市与自然、现实与记忆的思考。
戈哈尔·达什蒂《家》,摄影,2017年
戈哈尔·达什蒂《家庭8》,摄影,2017年
面对眼下COVID-19的影响,国际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纷纷通过线上展览渠道,分享精彩的藏品,以此激励人心。事实上,他们如此有效地将藏品及研究成果分享给大众的行动,也充分显现出其收藏、研究及教育的价值。由此,这场“送花”活动还引起全球民众也效仿他们送花束以相互鼓励、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