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梁厝千秋业(下)

3

穿过始建于南宋的永盛梁氏宗祠、梅涧书屋旧址,走过明代遗风的文昌宫天井石阶,抚看着那些被岁月打磨成圆弧的石棱、被虫噬得百孔千疮的木板,感受着那古韵沉静、不动声色,所有的联想仿佛都聚焦于这座村庄。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目光被大王庙中的一段不起眼的石碑文所吸引——“时逢谦戍台凯归”。“这指的是戍守台湾吗?”“对啊,说的正是梁鸣谦随沈葆桢戍守台湾,与日本人打仗,凯旋时,刚好大王宫翻修完成。”梁振榕先生的回答顷刻激起了我对另一个话题的关注,那便是永盛梁氏与台湾的关系。没有想到,探究下来,渊源自古即有。清朝乾隆年间,太常寺卿梁上国就曾上疏建议清廷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把噶玛兰地区收入版图,加强管理与开发,并建议鼓励当地民众开垦荒地,归民所有,未垦之地则实行屯田。

梁鸣谦,科技翻译家,曾担任过船政局文书翻译,为清末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立过大功。据说当时船政局的机器都来自于国外,零件名称、性能、操作说明都需要翻译,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官授三品。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山地少数民族误杀为借口,入侵台湾。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与日本进行撤兵交涉,梁鸣谦作为重要幕僚受邀同行,不仅负责计划、奏章、文告的撰写,还提出了“民族焉重、国土为要、民心为安、处事为稳”的主张,并着手选将练兵,严防警备,扩张声势,积极应对日本的军事威胁。日军退出台湾之后,他建议将台湾道所辖一府三县二厅改为两府十县,福建巡抚移驻台湾,开发台北煤矿,减轻煤税,筑碉堡,增炮台等,绝大部分被沈葆桢采纳。他还倡议为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建祠,表彰他收复台湾的历史功勋。光绪元年(1875),他随沈葆桢返闽,以抚台功勋加二品衔,以候补道任用。石碑上“时逢谦戍台凯归”指的便是这一段。

梁氏在台湾也建有梁厝,梁氏宗亲也还有几千人。有的现在还保持联系。梁振榕参与了 2005年梁氏海外宗亲返乡祭祖的接待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族谱里一些以前不常被提起的名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永盛梁氏与台湾不可分割的骨肉亲情。据了解,1949 年随蒋介石赴台的梁家人就包含了台湾党政军要人梁序昭、梁敬、梁训勤等,而其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曾任台湾干部训练团中将教育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议主席团主席的梁孝煌。“我曾经与他通过信,当年他的曾祖父梁章钜墓前的神道碑要从洪山桥迁回梁厝村,我们想给他盖个亭子,为亭名征求他的意见,原本以为他会选'御碑亭’,没有想到,他最后选了'思乡亭’”。梁孝煌先生是福州一中的学生,曾参加过抗日战争,1949 年自青岛赴台。他曾捐给母校 10 万元新台币,还出资修建了“孝煌图书馆”,设立了“梁孝煌伉俪助学金”。他生前再三呼吁两岸和平统一,并为之奔走努力。2014 年,他在睡梦中辞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在台湾海峡。

那条并不太宽的海峡见过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西岸的风东岸的雨在上空飘移、杂糅,分不清哪与哪,谁和谁。梁振榕先生给我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他说,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空军少将梁敬准被台湾方面秘密处决了,起因是台湾方面听到了他的大哥通过电波对他的喊话。国家的悲剧、家族的心酸,一代梁厝人心头无法结痂的伤痛,讳莫如深。那个时代,人为的藩篱可以阻隔亲人的相聚,却阻不断族人之间万有引力般的心心相映。2015 年,明朝官派移居琉球协助当地操舟航海的闽人三十六姓之一的梁嵩后裔,经过数百年不断的入闽寻根,终于从福州永盛《梁氏族谱》(古谱)中,对接上了梁氏根源。内在坚强的凝聚力可以成为走出去的自信,也可以成为再回归的集结号。

因为分期改建修葺,古厝按工程进度被分成了几部分,隔着密闭严实的防尘墙,穿过堆积着各种建材的工地,一时无法在日光渐弱的午后辨别来去的方向。我曾试图按照当年永盛梁氏迁徙的路线来一次回溯性的走访,却被现实分解得支离破碎。据梁氏教育基金会常务理事梁珪东先生介绍,目前住在鼓岭梁厝里的多是已回迁六七百年的乡民,定居于此的不过百七十人,绝大多数因有了其他居所,大都下了山;随着原先永泰赤壁旅游景区开发者的易手,永福梁厝终究成为遗迹,半山旧梯田处或有野兽出没,只余蔓草掩映的残埂砖石依稀装点着昔日繁盛;琅岐梁厝是少数还建有宗祠的分支,但也不过几百人;洪山桥梁厝是一个蛮有名的地点,但是,经过当地改造,梁章钜墓迁移之后,也只保留原来的“梁厝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展、居所的迁移、人员的流动和世风的开放,永盛梁氏的脚步早已延伸到世界各地。真正只有梁家人居住的梁厝村几乎不复存在。没有梁家人居住的历史文化街区还能被称作“梁厝”吗?也许,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它叫什么名字,属于哪一分支。所有的人与事物都会消亡,只有精神与文化的内核永续长存,历久弥新,那才是一个家族接续传承的意义。永盛梁厝千年立世的密钥,其实就藏在中华文脉绵绵不绝的历史进程中。

刊于《闽都文化》2021年第三期

微信编辑:林瑶佳

(0)

相关推荐

  • 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见证保卫台湾的历史

    位于马尾区闽安村的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福州晚报记者 马丽清 通讯员 王晓霞/文 记者 林双伟/摄 说到船政,不得不提到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 百余年前,沈葆桢曾受命保台,驱逐日本侵略军.在马尾区闽安 ...

  • 从苦难中熬出来的艺术家——沈耀初

    沈耀初 吴冠中先生曾说,"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在苦难中成长的."今天我要介绍的沈耀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 沈耀初(1907-1990),生于有书画之乡美誉的福建诏安县士渡村,自 ...

  • 《福建台湾奏折·催刘璈赴台片》(1875.06.18)

    催刘璈赴台片(光绪元年六月十八日) 再,前营务处浙江候补道刘璈,于本年二月初一日在风港营次闻其父品章病故,恳请奔丧回籍守制.臣等以该员例应丁忧,随即给咨,俾星驰旋里,劝令营葬一毕,仍即到台素服从事:业 ...

  • “书”中岂无两岸情

    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我道"书"中岂无两岸情? 有一句话说得好: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的一段经历,使我结交了不少旅美或海归(台湾)的台胞朋 ...

  • 千秋梁厝千秋业(上)

    燕山脚下,闽江之滨.凭借着自隋唐以降的古迹遗存与厚重的人文积淀,梁厝村似一道显著的文化地标,伫立于白龙江与乌龙江交汇的冲积平原之上,安静且醒目."史馆祠曹光州千古,茶洋石壁永里一祠" ...

  • 文华武邑——无梁庙(下)

    无梁庙(下) (接上期)据史料记载,佛教也称释教,自东汉明帝时(66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其佛祖是印度人释加牟尼,法号如来.他原是印度一位王太子,因见世俗低落,人心渐坏,为整治风化,度人为善,遂毅然舍弃王 ...

  • 蠡溪公园,风情梁溪河(下)

    ★旅游地点:无锡蠡溪公园之蠡溪西苑 既然有东苑,自然会有西苑.从东往西走,走完东苑,就是蠡溪水苑,这里应该就是西苑的开端了. 蠡溪苑是整个梁溪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承转部分,西苑以江南水乡枕河古街及纪 ...

  • 【诗词微塾】唐之韵||千秋诗圣(下)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投稿邮箱 mm0127m@163.com 诗词微塾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比梁思成、林徽因早20年,一位德国建筑师拍下了这些中国宝塔

    1906年至1909年间,在德意志帝国皇家基金会的支持下,一位德国建筑师来到中国,跨越北京.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两湖.两广.福建等14省,行程数万里,对中国的皇家建筑.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 ...

  • 91期/“未来之路”诗选下 梁剑清读

    梁剑说:昨天制作了白鹿原诗社女诗人"未来之路"的两首诗作,感受到其诗作紧贴生活又潇洒飘逸.由于粗心再次出错.后在于作者道歉沟通时,才慢慢读懂了她诗作的内涵.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心底最深 ...

  • 153期/匡燮作品《父亲》(下)梁剑清读

    梁剑说:匡燮老师是我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位领导.老师,也是迄今为止除父母外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位师长之一.老师为人豁达,行文恣意,一生文人本色不改.不了解先生童年与家庭出处的人,仅从其名其文判断,就如当年他的 ...

  • 铜梁安居古城 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原标题:以古城游带动乡村游 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 铜梁安居古城 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安居古城如诗如画 房车露营基地 郭洪 摄/视觉重庆 游客欣赏滨江风光 郭洪 摄/视觉重庆 ...

  • 弯梁车主上一刻倔强,下一刻叹服,曲轴油封脱落原是这个原因​

    作者:SHAOHUI 前几天接手维修一辆泰本田(本地叫法)款弯梁车,车主告知发动机漏油,要求帮他维修.经确检查认为左边曲轴油封(磁电机出处)漏油,告诉车主必须更换油封. 图片来自网络 可车主一脸不服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