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保--(4.史迹建筑)
本篇要目:
*********************************
22.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1925-1927年 广东省广州市
23.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1926年 湖北省咸宁市
24.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
1927-1934年 湖北省红安县
25.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1927-1937年 上海市徐汇区
26.雨花台烈士陵园
1927-1949年 江苏省南京市
27.平江起义旧址
1928年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28.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1929-1930年 广西百色市、龙州县
29.长汀革命旧址
1929-1933年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30.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1930-1932年 湖北省洪湖市、监利县
31.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1931年 江西省宁都县
**********************************
22.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的第一个总部所在地。在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原为惠州会馆,为国民党中央工人总部,1924年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由广州北迁武汉,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在此领导工人运动。建国后,中共湖北省委于1958年批准同意在原址筹建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1963年建成。
1927年1月,全总北迁汉口,这里改为全总驻广州办事处,4月被封闭。旧址为三层楼房。一楼是广州工代会礼堂和办公室,二、三楼是全总礼堂和办公室。1958年会址修缮复原,辟为纪念馆。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第二次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联合举行。大会决定在这幢房子的前院左右两侧建碑“工农运动死难烈士纪念碑”和“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以纪念1925年8月25日上午因参加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议而在此遭暗杀的廖仲恺先生及在工农运动中牺牲的烈士。
1988年1月23日,国务院公布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
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城西南汀泗桥镇西侧。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中华民国在军政时期新建立国民革命军中的一支军队,前身为广东军队建国粤军第一师。“第四军”是国民革命军的始创部队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曾在湖南及江西分别大败吴佩孚及孙传芳,奠定北伐的成功;因而赢得“铁军”的称呼。四军之下共产党员甚多,北伐途中国民党实行“分共”,部分由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部队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成为共产党直属部队。之后第四军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成为一·二八事变中的著名抗日部队;而部分于北伐时留守广东的部队,则一直维持至抗日战争正式爆发,以至抗战后的内战。
1929年在此兴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墓和纪念碑、纪念亭等。方锥形纪念碑、长方形券顶墓、六角方圆顶纪念亭,庄严肃穆。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挺进武汉,叶挺率领的独立团奋勇攻击扼守于此的军阀吴佩孚的军队,夺取汀泗桥。
1988年1月23日,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
红安七里坪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24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后,这里就成为了黄麻地区革命活动的策源地。1927年11月,中共黄(安)麻(城)特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到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1929年,鄂豫根据地形成,七里坪成为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七里坪也被改名为“列宁市”,成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义部队在在七里坪誓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革命政权,并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保存完整,现存革命旧址四十余处,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革命法庭、工会、银行、黄麻起义会场、中共黄安县委驻地、红军经济公社、列宁小学等。在七里坪镇后山上建立了纪念碑,碑上镌刻有董必武手书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七里坪革命纪念馆设在列宁小学旧址,陈列有革命的史料供后人参观。
同年秋在此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苏维埃政府成员。1931年11月,在七里坪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是徐向前,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1988年1月23日,国务院公布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5.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591号和2577号内以及2501弄1号,由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于1959年5月26日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攻克上海后,江南制造分局枪子厂该厂房,先后成为淞沪护军使署和淞沪商埠督办公署。后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办公地。与其配套的看守所建成于1916年,1926年经过被改为重修后一度被用作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部驻沪军法处监狱。1926年时就有人在此被杀害,其中包括1926年10月26日被杀害的上海工人自卫团指挥奚佐尧。
1927年至1937年,多达9000名社会人士先后被关押在此,其中800人遭到枪杀。截至2014年,可核实具体姓名的遇害人数已有100余名,其中包括于20世纪20年代遇害的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彭湃、杨殷等共产党员,和1931年2月7日晚在此遭到集体枪杀的龙华二十四烈士。
1927年至1937年,多达9000名社会人士先后被关押在此,其中800人遭到枪杀。截至2014年,可核实具体姓名的遇害人数已有100余名,其中包括于20世纪20年代遇害的陈延年、罗亦农、赵世炎、彭湃、杨殷等共产党员,和1931年2月7日晚在此遭到集体枪杀的龙华二十四烈士。较为常见的说法是,此24人的名单为林育南、李求实、何孟雄、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恽雨棠、李文、欧阳立安、罗石冰、王青士、龙大道、彭砚耕、蔡博真、伍仲文、李云卿、费达夫、汤士佺、汤士伦、刘争、贺治平(也有说法称是贺林隶)、段楠(阿刚)、刘贞,但由于早期的报道当中提到的人数大多为23人,甚至有26人一说,这导致龙华二十四烈士的具体名单一直无法得到确认)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淞沪警备司令部被撤销,旧址建筑大部被毁,仅剩余大门及其北侧平房,办公用房和警卫室。
1988年1月13日由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与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共同构成的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6.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丘陵中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面积1.13平方千米。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广场、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墓群,纪念亭等。
据史料记载: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刑场。这二十二年中,约有近十万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的志士、爱国人士在此被杀害,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1950年,南京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在这里兴建了达1.14平方千米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名和前面烈士纪念馆的馆名都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建成于1989年,位于占地面积5010平方米的雨花台主峰广场上,由纪念碑、碑廊、地下大厅三部分组成。纪念碑为花岗岩贴面,高42.3米,它是寓意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构成,碑额似红旗如火炬;碑身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碑文;碑座前立有一尊高5.5米、重约5吨以"宁死不屈"为主题的青铜圆雕。
****************************************
27.平江起义旧址
平江起义旧址,原为1867年所建的天岳书院,位于距湖南省平江县城开发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内壁正中有陈云同志手书的“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1928年6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驻平江,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感召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共产党人在天岳书院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天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20年),清同治年间(1867年)迁建现址,清朝末年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废除了科举制。1902年,天岳书院改为“平江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改为“平江高等学堂”。解放后,改为“平江第一中学”,直到1985年,该校迁出。因此,从清朝直到1985年,平江起义旧址一直是平江的教学机构,为平江培育了大量人才。天岳书院正门门额嵌有“天岳书院”石匾额,东西两边嵌有“天经地纬,岳峙渊渟”,字迹苍劲秀丽,蕴含天岳书院秉承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的教学宗旨,培育“经天纬地”实用人才的教学理念。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师一团团长的中共党员彭德怀得知党的南华安特委组织遭破坏,决定将原本已定的武装起义提前举行。7月22日上午,一团在天岳书院操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
1988年1月23日,平江起义旧址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8.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分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和龙州县。1929年,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邓小平、张云逸、叶季壮等到广西领导革命运动。同年12月11日分别在百色、平马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当年,红七军司令部和政治部分设于粤东会馆和清风楼。1929年12月邓小平等部署百色起义就绪后,即到龙州领导起义并部署成立红八军。
建筑风格及造型十分类似陈家祠,是一座三进两廊,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的平房,屋顶上镶满石湾公仔。1978年复原参谋处、副官处和经理处的布置,举办辅助陈列,展出百色起义红七军的文物资料。清风楼是红七军政治部旧址,位于百色市中山一路55号,这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
1988年1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分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9.长汀革命旧址
长汀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3月至1933年11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曾先后到闽西长汀从事革命活动,创建了长汀红色区域。长汀革命旧址主要包括1932年3月成立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试院。辛耕别墅位于长汀县城东汀江畔。1929年红四军进驻长汀,司令部和政治部设于此处,现在还保留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办公室和旧居。
云骧阁位于长汀县城乌石山,原名为“清阴阁”、“集景阁”,1838年改建为中式楼阁建筑,倚临汀江。1929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进入福建,建立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政府机关长汀革命委员会就设在这里。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此后,苏维埃政府就在此办公。
福音医院在长汀县城北山的山脚下,原来是一所教会医院,是一处转木结构的平房建筑,分前后两院。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的部分伤员就是在此治疗的。1929年,毛泽东同志也在福音医院疗养过。1931年到1933年,傅连暲在医院开设了中央红色护士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并为红军采办药品、医疗器械等。1933年福音医院更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并迁往江西瑞金。
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长汀县城兆征路,旧址原是历代汀州府的府试院,1857年改建。旧址的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有朱子祠、龙山书院等建筑,民国时改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校。
1988年1月23日,由国务院公布长汀革命旧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0.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洪湖市西北66公里处。现存革命旧址共21处,大部在电排河以西的旧街上,基本保持原貌。主要有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红旗日报》社等旧址。中共湘鄂西省委员会旧址为二进院落,中间有雨棚相连,面宽12.5米,进深17米。
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瞿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为三进院落,占地550平方米。
位于监利县城东北30公里。现存革命旧址42处,大部分布在东西向的中街上。主要有红二团总指挥部、红二军军部、红六军军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中央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西省革命军事委员会等旧址。中央湘鄂西省委员会旧址和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毗邻,均为三进院落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20平方米。近年修建了周老嘴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中建有柳直荀烈士纪念亭。
1988年元月13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1.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在江西省宁都县城梅江边。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有394平方米,整个庭院占地约2040米。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保存完好,还建有宁都起义陈列室。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导下,同年12月14日,第二十六路军将士一万七千多人,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旅长季振同、董振堂和团长黄中岳等的率领下,在宁都宣布起义,加入红军。起义是当天晚上在这栋房子的楼上宣布的。次日凌晨,赵博生、董振堂率部向苏区进发。这支起义部队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由季振同任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红十四军军长,黄中岳任红十五军军长。
1988年1月23日,国务院公布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