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心理减压 考试来临,莫方,“好心理”帮你正确减压
家长篇
考生家长心理行为调整
考期将至,考生家长的心理行为调整对考生也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好心理”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应该这样做:
1、愉快沟通。家长给孩子的心理支持会有助于考生心理减压,所以,家长要尽量以接纳的态度待孩子,耐心倾听,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与选择,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在一些小事上,不要企图说服孩子。“好心理”休息和吃饭时多和孩子说说新闻、笑话,也可以在晚饭后用20分钟到半小时与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聊些轻松的话题,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好心理”
2、积极暗示。“好心理”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机制影响孩子。“好心理”父母积极的行为(如开朗的笑、放松的谈吐、自然的处事、自信的评点)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暗示力量,从而有助于孩子心态平稳。“好心理”
3、自然生活。“好心理”包括为考生营造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但不要太过分,如孩子在家学习时,父母连电视都不敢看,或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小到不得不脸贴着屏幕很近看,这反而会让孩子过意不去,增加孩子心理负担。膳食安排要科学合理,但不要变化太大,,尽量和平时饮食习惯一样,保证卫生、健康就好。“好心理”
4、联系老师。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孩子有更全面的了解,所以要多联系、多沟通、相互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备考心理工作。“好心理”
5、安排作息。家长要和孩子共同规划商定一个既充分利用时间,又保证休息的作息表。避免加班加点,死拼硬拼,不求效率。对于平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看电视或上网不容易节制的考生,家长要适当监督和提醒,但要注意态度诚恳,语气委婉,不要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好心理”
6、合理期待。家长过高的期望不仅会造成自己心态失衡,也会给孩子施加不当压力(如:家长的责怪埋怨或高分要求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恐惧和压抑体验)。因此,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孩子的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好心理”心理专家认为:选择最好的不等于最好的选择,因为当一个人不顾条件去追求“最好的结果”时,反而常常会连“较好的结果”或“一般的结果”都实现不了,结果是“过犹不及”。
7、自我减压。有些家长放弃工作,专心照顾孩子,把所有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读书,家长在一旁端茶送水,孩子上学,家长护送……其实不必这样的,家长做的太过了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父母这么关照我,我考不好怎么办?怎么对得起父母?而且整天处于父母的“监督”下,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所以,家有考生的家长还是要坚持工作生活大体正常,这其实会帮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去承担起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减压,如,每天和孩子一起做做运动,随意聊些轻松的话题来放松彼此的心情。还可以和同事朋友尤其是 “家有考生”的家长多交流,就会发现,谁家的孩子都不 “省心”,自己不必为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过度紧张,自寻烦恼。“好心理”
8、讲究言语。大考临近,考生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有时家长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有可能触动孩子最紧张的神经。所以,家长要做到:不唠叨,(家长的唠叨有时会是一种对孩子的打扰);不攀比,(家长老打听别人考多少分,考生很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不羡慕(家长羡慕别人的话语会让考生觉得家长对自己没有信心);不说过头的话,如“考不好也没关系,明年接着考”,(家长以为在考试之前说这话是在给孩子减压,让孩子放宽心,其实有“乌鸦嘴”之嫌,让孩子听着泄气)。家长多说鼓励的话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减压。“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