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初一拜年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汉代就有拜年这一说了,到唐代就非常盛行了,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到了农历正月初一,都要相互拜年,宋朝诗人郑刚中诗里就言道:“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可见这新春拜年,乃是开门第一件要事。除夕守岁到交子时刻,就是大年初一了,天亮后孩子们要换上新衣服,大人也都穿戴整齐,梳洗打扮。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我小时候要先给家中辈分儿最高的奶奶拜年,双膝跪地行叩头礼,祝奶奶健康长寿,然后依次给父母、叔叔、姑姑行礼,因家里长辈太多,所以除奶奶之外,其他长辈就都行作揖礼了。作揖时要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抱右拳。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真诚、尊重,这不能错了,要是右手抱左手是不吉利的。抱手后上下摇动,上过头,下过膝,祝家中长辈吉祥平安,万事如意,家中拜完走出院门,遇到街坊邻居,都要相互作揖道贺,“过年好”声不绝于耳,一派喜庆祥和。
我家亲戚朋友多,去拜年时要在除夕前准备好礼物,在西四牌楼路西的“福兰斋”糕点铺,买好若干点心匣子,到每一家都不能空着手,要提着礼物,除了点心匣子里的“细八件”,还要买一些茶叶、水果、酒等,提的东西因人而异,有选择的送。初二就要到外公外婆家去了,那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见到外公外婆,先跪地叩头,口中还要说着祝二老长寿等吉祥话儿,外公外婆总是笑不拢嘴地夸奖一番,接着就给压岁钱。见到舅舅小姨也要作揖行礼,大家其乐融融。到外婆家,是要留下吃午饭的。外婆家的年菜和我们家的可不一样,别有风味。我特别记得有一道素菜,是用豆腐丝和胡萝卜丝加上各种作料炒制的,晾凉了撒上熟芝麻,端上饭桌香味扑鼻,太好吃了。
老北京拜年礼数可多了,男人见面相互左手抱右拳作揖,女人见面要右手按在左手上放在右侧腰间摇动,腿还要半蹲下,这个礼节叫“拜拜”。另外对长辈一般是行叩头礼,平辈相见互相作揖或拜拜,当然像我家长辈多,对上一辈也就改良成作揖了。到了重要的亲朋家,先向佛像三叩首,再向祖宗牌位和影象三叩首,然后才向屋内各长幼依次行礼。拜年时也要注意不说忌讳的事,如生病、死亡、离婚等等,都要回避,多说快乐、高兴的事儿,多用吉祥词语。
通过拜年,把一年中很少见面的亲戚朋友都走了一遍,可以增强感情,融入亲情,相互关怀,相互祝福,是老北京人际交往融洽的极好时机。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了,传统的拜年方式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代之以手机微信拜年了,话语依在,但似乎人情味就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