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初一拜年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年的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汉代就有拜年这一说了,到唐代就非常盛行了,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到了农历正月初一,都要相互拜年,宋朝诗人郑刚中诗里就言道:“村巫吹角天将晓,里巷拜年争欲早”,可见这新春拜年,乃是开门第一件要事。除夕守岁到交子时刻,就是大年初一了,天亮后孩子们要换上新衣服,大人也都穿戴整齐,梳洗打扮。新年新气象,图个好兆头。我小时候要先给家中辈分儿最高的奶奶拜年,双膝跪地行叩头礼,祝奶奶健康长寿,然后依次给父母、叔叔、姑姑行礼,因家里长辈太多,所以除奶奶之外,其他长辈就都行作揖礼了。作揖时要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抱右拳。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真诚、尊重,这不能错了,要是右手抱左手是不吉利的。抱手后上下摇动,上过头,下过膝,祝家中长辈吉祥平安,万事如意,家中拜完走出院门,遇到街坊邻居,都要相互作揖道贺,“过年好”声不绝于耳,一派喜庆祥和。

我家亲戚朋友多,去拜年时要在除夕前准备好礼物,在西四牌楼路西的“福兰斋”糕点铺,买好若干点心匣子,到每一家都不能空着手,要提着礼物,除了点心匣子里的“细八件”,还要买一些茶叶、水果、酒等,提的东西因人而异,有选择的送。初二就要到外公外婆家去了,那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见到外公外婆,先跪地叩头,口中还要说着祝二老长寿等吉祥话儿,外公外婆总是笑不拢嘴地夸奖一番,接着就给压岁钱。见到舅舅小姨也要作揖行礼,大家其乐融融。到外婆家,是要留下吃午饭的。外婆家的年菜和我们家的可不一样,别有风味。我特别记得有一道素菜,是用豆腐丝和胡萝卜丝加上各种作料炒制的,晾凉了撒上熟芝麻,端上饭桌香味扑鼻,太好吃了。

老北京拜年礼数可多了,男人见面相互左手抱右拳作揖,女人见面要右手按在左手上放在右侧腰间摇动,腿还要半蹲下,这个礼节叫“拜拜”。另外对长辈一般是行叩头礼,平辈相见互相作揖或拜拜,当然像我家长辈多,对上一辈也就改良成作揖了。到了重要的亲朋家,先向佛像三叩首,再向祖宗牌位和影象三叩首,然后才向屋内各长幼依次行礼。拜年时也要注意不说忌讳的事,如生病、死亡、离婚等等,都要回避,多说快乐、高兴的事儿,多用吉祥词语。

通过拜年,把一年中很少见面的亲戚朋友都走了一遍,可以增强感情,融入亲情,相互关怀,相互祝福,是老北京人际交往融洽的极好时机。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了,传统的拜年方式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代之以手机微信拜年了,话语依在,但似乎人情味就淡多了。

(0)

相关推荐

  • 二年级作文我的妈妈范文

    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扎着一束长长的马尾.尾,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从镜片里闪着一双充满睿智的眼睛,脸上经常带着微笑,让人觉得可敬可亲.我的妈妈是个好妈妈.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每天都精心为我准备富有营 ...

  • 同样都是 grandma 和 grandpa,外国人是如何区分爷爷奶奶与姥姥姥爷的?

    在一般场合下,不作特别的区分,也不作专门的注释是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 例句:I was very close to my grandma. 来源<美国之声>第 4 季第 3 集 需要 特别 ...

  • 家书 ‖ 只因她是你母亲

    只因她是你母亲 文/朱巧英 萍萍: 这个世界上,你谁都可以计较,唯独母亲不能. 想当初,你妈跟你外婆计较,倒还有个理由. 那时,你刚来世,外婆去看你妈.你家太奶奶与爷爷都在奚落你妈生了你这个" ...

  • 【时令节日】大年初一,吉祥如意

    大年初一,恭喜发财! 新年大吉大利!诸事顺心顺意! 年年有余,岁岁平安,步步高升,快乐美满! 祝福的话再多,也不会嫌多:新年红包再厚,我们也不嫌厚啦! 拜年模式,正式启动!郑重开始! 毕竟,老话儿说得 ...

  • 散文精选:长辈们的那些往事(原创)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我们 你真的很特别 写在初冬 2020-12-30 长辈们的那些往事 文字/水中月 从我开始懂事起,我总是喜欢静静地听外公外婆,奶奶以及父母和家族中的长辈们讲他们那个年代听说 ...

  • 散文||压岁钱的变迁【征文】

    压岁钱的变迁 春节快到了,今年准备年初一带孙子一起去乡下拜年,去年因疫情影响耽搁了. 孙子问我,"为什么要年初一拜年呢?" 我说:"要给长辈拜年(磕头),长辈给你压岁钱呢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

  • 老北京风景:鹅毛扇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 ...

  • 老北京风景:修雨伞

    北京一入暑伏,就进入了雨季,出门在外,雨伞也就成了必携用具.现在的雨伞五花八门:轻巧的,能折叠几折放口袋里:功能多的,说不仅挡雨还能防紫外线辐射?真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可是我小时候,老北京的伞大多都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