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身体“升温”才是打通经络的有效方法

《黄帝内经》指出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十二经、十五络、奇经八脉上下前后纵横交错像鱼网一般,出入人体的深部脏腑及外达人体的肌表,上下沟通循环联络,维护人体各方面的协调平衡。
一旦经脉不通,气血不能顺畅地流通,各种营养物质输送不到五脏六腑,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外邪侵袭就会导致相应脏腑发生病变,各种疾病也会随之产生。
经络不通的危害性
1、肺经不通: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面色无华。
2、大肠经不通:口臭;口干;斑点多;皮肤长痘;便秘;大便干结;肠胃功能减弱。
3、胃经不通:胃痛;消化不良;胃胀;身体消瘦。

4、脾经不通:脘腹胀气;呕吐;虚胖;头重如裹;脚肿便溏。
5、心经不通:心烦心悸;气短无力;失眠;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6、小肠经不通:耳鸣;听力减退;身疲;吸收功能下降;腹泻。
7、膀胱经不通:颈椎疼;腰痛;尿频尿多;容易感冒。
8、肾经不通:手足怕冷;腰膝酸痛;月经不调;性欲减退。
9、心包经不通: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
10、三焦经不通: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倦怠易怒;食欲不振。
11、胆经不通: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口苦;腰腿疼;皮肤萎黄;失眠。
12、肝经不通: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易怒冲动;易发乳腺疾病。
13、任脉不通: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小便不利;易发子宫肌瘤。
14、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腰椎疼痛;出现泌尿系统问题。
艾灸给身体“升温”
体内寒湿瘀堵严重,就好像面对着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针刺等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只有“回暖”、“升温”,使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寒湿内蕴,日久化痰成瘀,成为痰瘀互结之证,此类体质易患结节、囊肿、肌瘤、息肉等,为寒湿留聚成痰所致,且多易再长或复发。
这时推拿、按摩等方法能起到的作用都不是很大,最多只能暂时缓解,无法根除。这时,我们就要学会通过艾灸来为身体升温,排出体内寒湿,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气血、经络自然畅通。
最简单的方式是哪里有病或者感觉不舒服、疼痛了,直接艾灸痛点及相应经脉。如手太阴肺经对应肺部,手阳明大肠经对应大肠。出现咳嗽、肺部疾病,可以艾灸肺经,有肠胃问题时,则要找大肠经和胃经。
另外,还有几个穴位,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有病无病,都要常灸,能帮助打通全身气血,让身体更强健。它们是: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委中、内关、阳陵泉。
面口合谷收。有人把合谷称作“万能穴”,如果遇到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问题,可以找它止痛,日常多灸还可以预防感冒。
肚腹三里留。艾灸足三里具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的作用,能让我们的肠胃更强壮、吸收更好。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灸了之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对于容易疲劳、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艾灸足三里能补益身体,自然走路也有力了。

妇科三阴交。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对于妇科问题尤其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及调理之效。

腰背委中求。委中具有疏调膀胱经,改善腰背疼痛的作用。由于委中位于膝后的腘窝中,平时我们逛街走累了,或者站了很长时间小腿酸痛的时候,艾灸此穴能减轻不适、舒经活络。

内关心胸胃。内关通过胃、心、胸,与三焦经相联络,所以艾灸内关有调理脾胃、行气和胃的作用。遇到紧张、血压升高的时候,刺激内关穴还能起到宁神、降压的效果。
外伤阳陵泉。有关筋骨的东西都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比如闪到腰、扭到脚、落枕等等。

总结一下:
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
妇科三阴交,腰背委中求,
内关心胸胃,外伤阳陵泉。
用好了,对通经络、强身体大有益处!

文章转自艾艾贴订阅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