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思乡,读之热泪盈眶

思乡,
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无论男女,
家是永久的港湾,
思乡是不老的情结。
正是这样的情结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创作题材,
并以各种方式,各种角度加以体现。
是故乡,唤起了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
在对故乡的思念中,
又仿佛回到了那单纯无邪的童年时代,
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身心的创伤得到了抚慰,
精神的空虚得到了充实……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
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
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
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宋)吴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
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远离故乡的游子,
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
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而作为被强留仁金的吴激来说,
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
在寒意料峭的凉秋深夜,
游子独自歇宿荒郊茅店,
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
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
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
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
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
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鲜,
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
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
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时序匆匆交替,
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
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
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
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
万家灯火渐渐熄灭,
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
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
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
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
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
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
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
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
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
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
诗人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
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皓月初上,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
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
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
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
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
阅读公社综合整理(ID:yuedugongshe 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