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四野人数远多于三野,为什么军级部队却没三野多?

第四野战军前身为东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众所周知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兵力最雄厚的战略大军。1947年6月兵力数破50万;1948年9月破100万,到解放战争结束时更是达到150万人的庞大规模,其中野战主力部队在100万人以上。但是解放战争中,军一级部队数量最多的野战军,竟然不是人员规模遥遥领先的第四野战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军一级数量最多的,是第三野战军,也就是1949年全军改编前的华东野战军。渡江战役前,三野共辖15个军级单位,居于全军之冠。49年底三野部队总人数是82万人(含军区部队、地方部队)左右,四野则超过140万人。这看起来有些不合逻辑,为什么人最多的四野,真实规模始终大于三野,而所辖军的数量却少于第三野战军?

49年军改前,四大野战军及华北部队所辖军级单位为“纵队”,东北野战军(四野)在辽沈战役时还在使用纵队建制,当时整个野战军辖12个纵队,为野战主力,除此之外还有地方部队、独立师,总人数达到103万(含70万主力)人。因此仅仅在48年辽沈战役时期,四野的编制规模就远远超过了各时期的三野部队。

这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每军所含人数及所辖师的数量。第四野战军在49年每军多为四师建制,比三野及其他兄弟单位的军级部队多出一个师。原因要追溯到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前,军委电令东北野战军火速入关参战,避免傅作义集团向西或向南转移。

此时东北我军在与卫立煌集团的决战中获胜,但自身伤亡失踪人数也达到69000余人,武器弹药消耗严重,俘虏人员又需要教育转化,部队疲劳不堪。但为了完成紧急任务,只有把原本独立建制的各师补充入12个军,调集80万部队入关。这样一来,每个军有4个师,加上东北我军每师本身也比正常师级单位规模大(平均一个师接近14000人,正常师为1万人左右),入关后四野各军普遍在5万-7万人,远远多于其他野战军。换句话说,四野虽然人多,但是在“挤”编制,没有增加自身军级部队的数量。

三野则不同了,改编前各个纵队就不满编,人少的纵队只有2.4万人左右,大一些的也只有3万人多一点,基本上只有东北半支纵队的规模,但是在建制上是完整的纵队。49年渡江战役前,第三野战军有4个兵团15个军,除第10兵团外,每个兵团都有4个军,是全军最多的。而在1950年初山东军区的32军(前一年有解放青岛的任务)也纳入第10兵团,这样一来三野各兵团都达到了4个军的建制。

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硬实力遥遥领先,这是各野战军心知肚明的事情,但在部队编制上则选择了低调,宁可挤编制也不扩军,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团结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