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轩辕坟何等神圣,怎会盘踞群妖?黄飞虎比干敢放火烧?
说起轩辕黄帝,要聊的话题太多了。
仅凭一个人文初祖的称号,就足以证明其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
说起来,无论是商周都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商的开国之君,汤为皇帝18世孙,而大周的祖先,公亶父为皇帝的16世孙。
尽管后来分属的族系不同,但两国直系王族之间,的确存在着古老的血脉联系。
但有一点,在封神演义中,轩辕黄帝的地位好像被刻意淡化了。
原文中关于黄帝,只有三个相关词条。
第一个是北海冤魂柏鉴,上古时期跟随黄帝大破蚩尤。战死后尸体在北海中沉沦,英灵不灭,后来被姜子牙封为三界首领八部三六十五位清福正神。
也是姜子牙封的第一位神,看起来名头吓人,实际上只是个在封神台打下手的。地位实际并没有多高。
第二个词条是乾坤弓和震天箭。
就是在陈塘关供奉的那副神兵。被哪吒拿去玩耍,射死了千里之外的石矶娘娘的徒弟。
这可是黄帝所用的武器,历经数十代,依然保存有莫大的威能。比起众多神仙的法宝一点都逊色。
可见,作者对于黄帝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
第三个词条就是轩辕坟和轩辕庙。
先说轩辕庙。
封神原文称:棋盘山上有座轩辕庙,庙中有两位泥塑鬼使,分别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庙外有一棵桃树和一棵柳树。长年累月修行,有了道行,最后托泥塑鬼使化作人形。
便是后来的高明和高觉两兄弟。
棋盘山到底是啥地方,无从考证。但轩辕庙应该不是随口杜撰的。
高明和高觉的原型为神荼郁垒,作者在小标题中已经指明。而这两位神传说也是轩辕黄帝手下的大将,因擅长捉鬼,被派去镇守鬼门关。
这么说来,这座轩辕庙的确跟黄帝祭祀有关。
问题来了,既然是轩辕黄帝的庙祀,为什么总是容易滋生邪祟呢?
再说轩辕坟。
封神原文描述:朝歌南门之外,三十五里处有座轩辕坟。既然在原文中被证实了具体地点,应该就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下葬之地。那为什么叫轩辕坟,而不是后世的黄帝陵呢?
这样一位上古圣皇的陵墓中,竟然成了妖怪的巢穴。
附身苏妲己身上的九尾妖狐,有千年道行,跟九尾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在轩辕庙修行。而且,其中还住着一窝狐狸精,全都是妖狐的子子孙孙。
轩辕黄帝位列五帝之首,而且还是官方正祀。其陵墓理应受到万世香火祭拜,可为什么轩辕坟没有经过修缮?
最终变成狐狸的巢穴呢?
这是不是有些矛盾?
在纣王宴请群妖的宴会上,比干作为陪侍,无意间发现了这群狐狸精的真面目。黄飞虎得知真相,派人尾随狐狸精。发现它们正是从轩辕坟侧面的洞穴钻进去的。
此后,比干和黄飞虎放了一把大火,把九尾狐的子子孙孙烧了个干净。
尽管这是在除妖,但二人难道就不考虑火烧的场所吗?这可是轩辕黄帝的坟墓,竟然说烧就烧,为啥没有一点心理包袱呢?
还有,杨戬在除高明高觉时,去了一趟棋盘山的轩辕庙,烧掉了桃精柳鬼的根,打碎了泥塑鬼使像。
明明知道是轩辕黄帝的庙宇,怎么一点顾虑都没有呢?
纵观封神演义,轩辕黄帝的地位好像真的不高。而且跟他并列五帝中的其他四帝,也很少被提起过。
然而,通过对比发现。商纣王应该没有祭拜过黄帝,而武王却有过很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在九十八回《周武王鹿台散财》中:纣王已死,天下无主。众诸侯推举武王登基大统。
姜子牙命人督造了一座神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便是一种封禅行为。意思是将大功告祭上苍和先祖,以彰示千古未有之功。
当年,霍去病深入大漠,灭掉了匈奴主力。撮土为坛,在狼居胥山告祭天地,也就是所谓的封狼居胥,有着类似的意义。
同样,还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去过泰山封禅,其真实目的不是为了拜天,而是向天下人宣告:我做到了,我成功了。
而周武王的祭天行为中,黄帝神坛居中,说明其在官祀中的重要地位。但有一点,商朝末期,也就是纣王的曾祖父——武乙那一代,发生过一系列大事——武乙射天。
武乙残暴,不敬上天。在位时期,极大地削弱了神权,并将王权推向了巅峰。
这也证明了一点,为什么商纣王连女娲都不认识,轩辕坟也没有人祭拜的原因。
周武王登基之前,祭拜先祖五帝,现实意义大于神学上的意义。
还有一点,轩辕黄帝虽然年代古老,但毕竟是人间的君主,没有道家赋予的神系地位。
玉虚宫中的广成子,位列十二仙之首,但在整体的三教中地位并不高。而这位神仙还曾经是黄帝的老师。
还有一点,五帝祭祀其实最早是儒家提出的,并非是道家神系中的内容。
足见,轩辕黄帝在道家的地位,远不如在儒家的地位。
而封神演义的主要矛盾冲突为阐截两教的争锋,而武王伐纣只是一个引子。所以,封神作者可能在刻意淡化儒家思想的内容。
也由此证明,黄帝虽然贵为上古圣皇,但在封神中的影响被刻意淡化了。究其原因,应该是为了淡化禅让制和继承制的冲突。
话到最后,再解释一点争议。
前期的文章评论中,有很多读者问:
商周时期孔子都没出生,怎么会有儒家思想?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从两方面解释。
尽管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儒的概念并非是其独创的,而是承继并融合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雏形,以此为基础,汇总出儒的明确概念。
也就是说,儒不是孔子创造的,而是作为一位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才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再者,封神作者是明朝人,在写小说时,难道只会用到商周时期的内容?这显然不现实。每一个小说家都会受到当代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具有很强主观意愿的内容。便是所谓的艺术化创造。
如果封神作者只以商周内容为基础写小说,那么封神大战根本就没得写。
首先可以肯定,先秦时期道教根本就没有成立,三清的概念也没有出现,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又是从哪冒出来的?
同样,道家思想虽然是老子提出来的,但在春秋之前的古人祭祀中,早就有了道、阴阳的雏形,而老子跟孔子一样,其道家思想也是一种,对于古老自然哲学的总结和确立。
总而言之:文明的拓展过程,便是知识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任何一种道理是无中生有的。每一位贤者提出的学说,究其本质,便是不断汲取、总结的产物。
孔子的'韦编三绝’就是一个实证。
笔者认为,对于先贤留下的内容,持有的态度不只是敬畏,还需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文明的台阶继续铺设下去,给子孙后代留下更进一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