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读书随笔:别让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
别让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读后感
建议: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别让孩子们死读书,读死书
原文: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有联系的问题。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分数以外,对别的任何事情都不考虑,这种人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请你千万别让这种学究气把你的学生卷进去。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反思:今天和大师交流的话题再次谈到了“阅读”,其实在以前的“交谈”中就不止一次谈到阅读的重要性,可见大师对于阅读是非常青睐的。大师今天的旧话重提,不由得让人仔细反思我们目前的一些教学行为,过分追求分数让孩子们已经远离了阅读,每天所谓的读书其实就在读死书,只是为了学到教材中有些陈旧的知识,至于课本以外的知识似乎毫不关心,甚至有的家长和教师一旦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就会如此地不淡定,总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正常的学习时间,还不如让孩子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读课本上。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也会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孩子学业很好,也就是说智商很高。可是这些孩子往往是情商很低的,不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不懂得人际交往。究其原因就在于每天的精力就是用在听老师灌输知识,写作业,考试,除此之外或许自己就没有别的喜好。这样的孩子其实自己的人格发展是不健全的,唯有通过大量阅读去丰富自己的智力生活,才会让自己避免进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局面。
一个有健全人格魅力的人,要始终以书为伴,只有沐浴书香,才会诗意成长。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