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时评:关于“男孩危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状元郎”向“状元花”转变的趋势也已凸显:1999-2008年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邵志芳副教授认为,就教育界的整体状况而言,学生的女强男弱已经是常态。而在2010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就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并且提出“男孩危机”。

的确如此,目前身边的男孩子普遍缺乏阳刚之气,甚至一些男孩子表现出了女孩子的行为。于是“男伪娘”、“娘娘腔”开始出现了。再看看目前的校园里,几乎是女孩子独霸天下,男孩子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究其原因,就在外界的因素导致男孩子到了需要“挽救”的境地了。

一、家庭教育普遍以母亲为主体

目前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都是“娇生惯养”,尤其更为担忧的是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在母亲的眼里,优秀孩子的标准就是“乖巧、听话”。于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男孩子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阳刚之气,更多表现出的是柔弱、温顺。

再看看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绝大多数来参加家长会的都是母亲,很少出现父亲的身影。长此以往,对于男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让男孩子会陷入一种性别的误区,出现一些女性化的行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反思:家庭教育应该避免母亲的单方面行为,作为父亲更应该担当起教育子女的任务,尤其是对于男孩子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男孩子可以从父亲那里学到母亲无法替代的东西,比如说,做事的果断性,为人处事的责任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具有男孩子特有的刚毅坚强都是男孩子应该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总之,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同等重要,谁也无法替代另一方,任何一方的教育缺失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残缺的。

二、学校教育女教师占绝对优势

下面再来谈谈目前学校教育对于男孩子的制约作用,从幼儿园开始,学生接触到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教师,很少看到男教师的身影。即使到了中学阶段,男教师的数量还是少之又少。这种性别的严重失调,导致了学生学到的是:听话、服从,尤其是目前这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让女孩子在学校里可谓独霸天下,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很少出现男孩子的身影,这已经不是某个学校的个别现象了。

女孩子之所以能够在学习成绩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女孩子非常适应目前的这种应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不需要你有太高的智商,只要你能够“听话”,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就可以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相反,男孩子天生具有好动的性格,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学习。如果要出成绩,那就得听指挥,就得把自己的个性进行隐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反思:男孩子在学校里很难有所作为,主要在于自身的天性与应试教育格格不入,尤其有些学科已经制约了男孩子的发展,例如:语文和英语,尤其是英语学科更是让很多男生一筹莫展。即使在重重包围之中能够杀出重围,这些男孩子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有的气质。

要想改变这一切,就必须首先改变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男教师有发挥的空间,从而带动男孩子真正成长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三、偶像导向让男孩子观念颠覆

其实对于男孩子另外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一些偶像剧的错误导向。现在的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诱惑。

看看目前一些媒体宣传和推崇的青春偶像,已经颠覆了以前的偶像形象,不再是青春励志的形象,而是一些“花季美少男”的形象,这些不负责任的导向,让男孩子对于阳刚之美没有了正确的理解,反而柔弱之美成了一些男孩子追求的目标。

反思:社会的错误导向让一些男孩子失去了辨别能力,越来越女性化是整个社会导致的。对于这些错误的媒体导向,不要该只是停留在舆论的层面,更应该上升到法律规范的渠道。

总之,无论是来自家庭的、学校的还是社会的,都已经给现在的男孩子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如果这一现象还不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将会是男孩子的一场悲剧。

拯救男孩子,先从教育开始吧,别整天让男孩子活得如此憋屈,活得没有尊严,一直活在女孩子成功的阴影之中,让所有的男孩子堂堂正正做一个男子汉!让男孩子摆脱阴柔之气,散发男子汉的阳刚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