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四样
2018-03-05 编辑:admin
项目介绍
尿四样: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微量清蛋白(mA1B)介绍:正常人尿液中,微量清蛋白含量极少,它是比较灵敏的早期发现肾损害的指标。国内常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采用随机尿,用肌酐比值报告排除率。
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介绍: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查介绍:β2-微球蛋白产生于淋巴细胞,尿液中含量很少,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滤过的β2微球蛋白经肾小管时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如果尿β2-微球蛋白排出增高,则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在临床尿检查中,尿β2微球蛋白对于肾病检测意义重大。
尿免疫球蛋白(Ig)介绍:尿免疫球蛋白测定,对观察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变程度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对诊断尿路感染及泌尿道疾病也有参考价值。一般收集24小时尿送检。
维生素A醇结合蛋白介绍: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血液中维生素的转运蛋白,由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能早期发现肾小管的功能损害,并能灵敏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还可作为肝功能早期损害和监护治疗的指标。
样本要求
晨尿5ml 、冷藏(2-8°)
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 :0.00-20.00mg/L
免疫比浊法:尿β2-微球蛋白: ≤0.30mg/L
免疫比浊法:尿免疫球蛋白IgG: 0.0-17.5mg/L
免疫比浊法: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0.00-0.70mg/L
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为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之一。尿中白蛋白含量为30~200mg/L,或30~300mg/24h,或排出率在20~200μg/min,尿蛋白定性试验不能检出或仅为(±)的蛋白尿称为微量白蛋白尿。尿mAlb的检出说明有早期肾小球损伤,常用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治疗肾毒性监测。
尿β2-微球蛋白
1、β2-MG是一种相对分子量小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1.8kD,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丰富,在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合成β2-MG的能力也非常强。其作为HLA的轻链以非共价键与重链结合。由于其分子量小,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β2-MG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全被重吸收,吸收率达99.92%,被重吸收的β2-MG在肾小管完全降解。
2、β2-MG测定是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血β2-MG升高而尿β2-MG正常,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常见于急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血β2-MG正常而尿β2-MG升高,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明显受损,见于先天性近曲小管功能缺陷、范科尼综合征、肾移植排斥等。此外,对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3.β2-MG还可用于肾移植术后成活情况、糖尿病肾病、痛风肾及某些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尿免疫球蛋白IgG:正常尿液中不会出现,当肾小球疾病时,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尿液内才可出现,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蛋白尿的分类及选择性评估。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一种低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可自由经肾小球滤过,且绝大部分被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极少量从尿液排除。当肾脏疾病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清和尿液中RBP显著增高。血清RBP的测定可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早期指标,比肌酐、尿素氮更敏感,也不受饮食的干扰影响。血清和尿液RBP含量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是一个较敏感的指标,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加重。尿RBP可作为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汞作业者的肾脏损害,RBP较肌酐、尿素氮等传统指标更为敏感。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急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评估中,尿RBP也有较高的价值。总之,正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人尿液中仅有微量的RBP。因此一旦尿液中RBP浓度增高,提示近端肾小管损伤或功能受损,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注意事项
尿β2-微球蛋白:1、β2-微球蛋白分子量小,尿液含量极微,用一般方法测不出,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酶联免疫比浊和放射免疫比浊法。采用随机尿进行测定。留尿方法应弃去晨尿,然后喝500ml水,1h后留尿送检,标本应适当加入碱性缓冲液.防止β2-MG分解。 2、正常60岁以上老年者,β2-MG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医诺医学”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归医诺医学所有,其他平台转载需得到授权且注明:“来源:一诺医学”。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或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和/或个人请与我们联系(0571-86635366),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