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通过四大手段,一改唐朝尚武之风,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文官体制
我国古代的中原王朝,以宋朝为界,前后明显不同。前者以汉唐为代表,对外开拓进取;后者以宋明为代表,对外内敛守成。
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宋朝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体制,而这一体制之所以会形成,则由于唐朝的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巨大影响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763年平定,近八年的时间,而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的根源在于唐朝开边后在统治边疆的制度上的变化。
唐朝初年是府兵制,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开边之后采取羁縻式管理。这一方式优点是中央稳固,但缺点也很明显,边疆统治极不稳定,四夷叛服无常。
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始,为了守住已开拓的领土,唐朝开始在边防驻军,设节度使,最终在边境上形成了十大节度使的局面。于是,府兵制瓦解,募兵制产生,边将专兵,逐渐尾大不掉。
安史之乱的平定,仅仅只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及其儿子死了,但在平定安史乱局之时设立的节度使却越来越多,史载: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即由节度使形成的藩镇)相望于内陆,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所以,五代十国的分裂之局,其实并非从唐朝结束的907年才开始,而是从安史之乱便已发轫。宋朝的文官体制,其实便是对安史乱后的唐朝的矫枉过正。
2、宋朝建立文官体制的四大途径
“兵强马壮者可为天子”的局面由藩镇割据造成,而藩镇的形成源自开边,源于武将势力的强大。于是,宋朝极力打压武人的地位,除了收复汉民族传统区域之外,从不主张开疆拓土,并逐渐通过四大途径形成了文官政治。
由于唐宋在各方面制度上的明显不同,所以有“唐宋变革论”之说,接下来我们看宋朝如何创立文官体制。
其一,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创立于隋唐,但在唐朝时期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其重要表现便是录取人数少,且在唐朝从世家大族选官远比以科举取士更普遍。
据统计,唐朝科举共录取的人数为6603人,而宋朝则达到了45640人。
从宋朝开始,科举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
- 初级为地方的解试,由州或国子监举行,合格者送礼部。
- 二级为省试,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合格者上呈皇帝。
- 最后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并定立名次。
同时,宋朝的考试手段更为严格,与唐朝可以请托奔竞不同。
- 宋朝考试需要搜身,防止舞弊;
- 还要弥封,也就是封住考生的姓名;
- 三为誊录,防止考官识别笔迹;
- 四是锁院,考官皆为临时差遣,不得外出见亲友;
- 最后与考官有私人关系的回避
所以,从宋朝开始,科举做到了最大可能的公平,也正是从宋朝开始,“科举取士”几乎成了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阻断了武人出将入相的可能。
其二,复杂的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的官员头衔、称谓等本就复杂,而宋朝在这方面则堪称极致,官员的名号有实际职务、官阶、勋、爵、贴职、检校官、功臣号等等,比如: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这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的结衔,极为复杂。
司马光
大体来说,爵者,官之尊也;阶者,官之次也;品者,官之序也;职者,官之掌也。其实也就是说“职”才是真正的权力所在,而其它的,比如阶代表的是资历和待遇。
此外,宋朝官员的职务升迁、官阶升迁都有一套即位复杂的流程,其规则之细、条文之繁,无不令后世研究宋朝官制的人望而生畏。
而宋朝的士人一生,除了科举,便是在官场迁转。
其三,成功的抑制了宗室、外戚、宦官的干政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基本上做到了没有宗室篡位、外戚干政、宦官专权,也没有统治阶层的内讧和残杀,这在历朝历代是绝无仅有的,其原因便是从制度上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比如宗室,为了防止宗室干政,宋朝规定除远亲之外不准参加科举,即使当官也有诸多限制。宋朝皇子均不直接封王,而是一般从防御使做起,然后经国公、郡王等升至亲王,而亲王不得世袭,在上朝之时班次也在宰相之下。
宋朝对宗室尚且如此,外戚和宦官更不必说,终宋一朝,皇帝对家人、亲属、家奴均能完全控制。
其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我国从秦始皇开启帝制时代的那一刻开始,皇权和相权便一直矛盾不断,权力此消彼长。皇帝们为了限制相权,汉武帝曾设立中朝,使宰相之权转移到尚书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却一直都存在,皇帝也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非常不放心。
而宋朝,则是皇权和相权相对平衡的时期,虽然赵匡胤撤了宰相上朝的椅子,后来宋朝皇帝又用枢密使分宰相的军权,用三司使分宰相的财权,但对于整个士大夫集团,宋朝皇帝们还是相当信任的。
《宋史》中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宋朝官家与以宰相为代表的士大夫的关系:
臣历考往古治乱之原,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权不归人主,则廉陛一夷,纲常且不立,奚政之问!政不出中书,则腹心无寄,必转而他属,奚权之揽!此八政驭群臣,所以独归之王,而诏之者必天官冢宰也!
权归皇帝,政出中书,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基本上可以概括宋朝政治的特点。而这一点,其实也正源于唐末门阀世家的消亡和宋朝科举取士的大兴。
宋朝之前,门阀世家遍布朝廷,皇帝也不过是世家中的一员,朝臣对皇帝的敬畏惶恐之心不足,于是禅让篡位不绝。
而从宋朝开始,门阀世家已在黄巢之乱中断绝,科举取士之人均是天子门生,与皇室的距离很远,篡位便极难。
再加上宋朝士大夫们想要重建传统的“道统”,极力鼓吹忠君观念,所以我国古代皇权的稳固也是从宋朝开始的,而宋朝皇权的稳固反馈给士大夫的便是“共治天下”。
只不过随着忠君的观念不断强化,反而矫枉过正,最终导致了明朝的废相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这恐怕是士大夫们没有想到的。
总之,宋朝是一个转折点,从此我国中原王朝开启了文官政治时代,从长远来看这是制度上的一个进步,今日的世界基本上也都是文官制度。
但从当时来说,文官制度则是政治上的过于早熟,由于农耕民族对战游牧民族在技术上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这一限制武人的制度极易导致亡国,宋、明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