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5-16)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同时也是个人道德修养完善的典型。孔子所讲的君子之道,实际上就是为政之道。君子四德,是儒家对为政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号成。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有,具备。
君子之道,君子的道德标准。
焉,兼词,于是,于之,在……方面。四焉,在四个方面。
行己,修养自身。
养民,管理百姓使百姓得到休养。养,供养,引申为“管理”。
惠,给……利益。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君子的德行:他自己行为态度庄重恭敬,他侍奉君主严肃尊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理适度。”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22年。其时,晋国值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五世,楚国值共王、康王、郏敖、灵王、平王五世,而且两国争强、战乱不息。郑国地处两大国之间,子产于内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郑国呈现中兴局面;对外能做到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妄自尊大,获得他国尊重,确保了国家安全。《左传》记载子产时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孔子对子产的评价很高,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这四种德行。
行己也恭,是对自我修养的要求。恭敬是内心的修养,本着对天地良心的恭敬,严格管理自己的行为,正己方能正人。
事上也敬,始终敬重、尊重国君,从不居功自傲,但也不是唯命是听、言听计从。执行命令,全力以赴,不敷衍不懈怠;有不同见解时,可据理力争,可委婉提出,既坚持主见又不可盲目顶撞,时时表现出足够的敬重。
养民也惠,以人为本,持续采取惠民利民措施,促进百姓生活富足,推动实现社会安定,让百姓都能真切地享受到安定幸福的生活。百姓安居乐业,一定会心怀感恩、敬重国君,国泰民安之本将更加稳固。
使民也义,征调百姓、征用民力合情合理合法,百姓就愿意为国家出力,国富民强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为政者切忌强征强用,不能采取不合理的手段,更不能迫使百姓去承担超过他们能力限度的事情。
子产具备这四种德行,所以上能辅佐君主,下能护佑百姓,确保郑国在晋、楚国两个大国之间不失平衡、不失尊严,终不负德才兼备的名臣这一盛名。
昭公二十年,子产去世。子产一生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但去世时身无余财,家里一贫如洗。子产的儿子连丧葬费用都拿不出来,郑国的国人非常敬重子产,纷纷出钱作安葬费用。子产的儿子分文不受,坚持自己背土给父亲垒造坟墓。子产身上真正体现出古圣先贤的优秀风范。“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孔子得到消息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子产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不朽功绩,根本原因在于有良好的德行作为行为指导,个人才华和能力才得以充分、正确地发挥。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作为行为指导,即使有强大的个人才能,最终带来的可能会是劣绩甚至是罪恶。孔子对子产如此评价,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为政者深刻认识良好德行在施政过程中所起决定作用的重要意义。只要为政者都具备子产的四种德行,或者天下都有子产一般的贤人进行治理,又何愁不能长治久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