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总有人习惯在黑夜里奔跑
这世界,总有人习惯在黑夜里奔跑
有朋友在新华书店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又看见我的书了。朋友很奇怪:“平时那么忙,没想到还有时间发表那么多的文章。”
朋友问其诀。
真的没有诀。不是谦虚。
如果真不谦虚地说,那就是工作的确没拉下。前几年吧,发表文章也不在少数,也基本上每年出一本书——在这里还得先自我批评一下,慢慢写得少了。写少的原因,身体、视力、年龄而外,主要是不再为写而写。有时想,多发十篇文章与一篇没有区别,多出几本书与出一本书没有不同。思想上便有了懒意。
但工作不一样。工作是饭碗。要对得起饭碗,必须尽职尽责。好在,经年累月,熬更守夜,兢兢业业,被上认可,受下认同。中间层也少有拍砖,就很不错了。发表了文章,出了书,往抽屉里一塞,别人也不知道,所以同事层基本上相安无事。否则,看到你的稿费,便有人会打小报告,认为你“以公谋私”。有个朋友曾告诉我,他觉得奇怪的是,“挣了几十块钱的稿费,同事也要吃醋,仿佛你多吃多占了似的”。
我比他幸运。因为我觉得工作是工作,写作是写作。工作要养家,必不可缺,特别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你写是八小时之外的事,与己有益,与人无关。因此,只要不大鸣大放,必定安然无事。
有许多人劝我,何必要工作?回家写作多自由!
我认为,专门的写作,也只有认识的那几个大作家和名作家,才能靠写作养家糊口。比如莫言先生,诺奖一获,某天我曾当面向他请教有关版税的问题——那数字估计我得好几辈子才能达到,这一生就不可能的事了。再如王树增大哥,他写的作品,全是正能量,但既是畅销书又是长销书,一本书出来的码洋数量可观,永远水涨船高——但你要知道,他一本书写了好多年,有时为了一个小细节,他甚至不辞千里去当地考证呀。唐家三少是最有名的网络作家了,一年版税收入达到一个亿,网上红人的作品虽然读得不多,但他对我讲,他一天有时得写一万字,年纪轻轻的,长的也帅,却得了椎间盘突出。还如写剧本的那几个朋友,天天在电视银屏上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拿了编剧的钱,买了别墅,提前步入小康生活。十几年前,他们拉我入伙,我说不会。他们说我守旧。其实是真的不会。后来时间一长,阶级阶层便渐渐分出来了,如果不是有事找我,他们几乎天天与导演、演员、投资人泡在一起,不是吃饭、搓澡便是洗脚。但私下问时,他们说,只要剧本认可了,钱到帐上了,作品再火,自己也不愿看。
我不是大作家,也没学会写剧本。因此,在未退休前,写作永远是个副产品。
就是这样的副产品,还被人认为勤奋。
我勤奋吗?也许。过去是的。那时觉得写作不用靠关系(当然有关系也挺好的),也不用与人有那么复杂的交往,可以凭一点小本事过日子。好像余华说过,“写作,可以用稿费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能吃上冰棍”。这话简单,但深刻。
你不想与人打交道,又不想去结各种网,那么写作,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前提是你的作品能变成铅字,产生效益。因为鲁迅先生说过,人嘛,先要解决生存,才能谈到发展。
他还说过,他是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
写作其实也是一种辛苦活。一般人认为是个脑力活,其实更是个体力活。君不见,凡是写作者,有几个身体好的?
曾看过一个访谈。有人问一位成功人士的秘诀。他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须用好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我只是把大家不珍惜的八小时之外,用得其所而已。”
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白天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保持饭碗上面。这不为耻。相反,我一直认为不敬业才可耻。我向来对办公室的人讲,不要奢谈奉献,职业也是饭碗。要像对得起衣食父母那样对得起饭碗。别老提崇高。你觉得你付出的对得起饭碗,对得起老板,你才有来与老板谈收成和增资的资本。
至于饭碗之外的时间,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违纪违法。
其实多数人的成功,缘自于黑夜里的奔跑。
黑夜的奔跑,没有人看到汗水。也不会有人看到血泪。但请相信,那些习惯于在黑夜里长跑与奔跑的人,会更可能接近于成功。
而我们多数人,包括我的现在,一般都是将黑夜白白浪费。
有人将黑夜用于应酬。吃饭喝酒,固然需要,但要学会节制。更要学习那些在黑夜里吃吃饭,便把一大笔生意在饭桌上做成功了的人。
有人喜欢将黑夜用于消谴。城市的各种娱乐,都可以在时间的点滴中,迎来黎明。卡拉可以永远OK,红中可以开杠,但它绝不会是一张长期保值的饭票。
还有人愿意将黑夜用于休息。白天的劳累与疲惫,终于可以放松的玩乐。但别忘了,这种玩乐其实是为了积累力量。无聊的电视剧不会带给你财富,完全可以捧着一本书细读。
更多的人,将黑夜用于睡觉。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完为止。其实平庸的日子也没有什么过错,只是上帝会可惜你浪费了才华。
因为生活中,总有另外一类人,不甘命运的摆布,不甘失败的屈服。他们会在黑夜里守着一盏灯,打开一扇窗户,等候着一扇未曾开启的大门。
那些夜行者,有可能是从学校自习归来的学生,有可能是骑着载满货物三轮车的妇女,有可能是汗如雨下的孤独长跑者,有可能是摆地摊的草根,有可能是实验室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研究者,有可能是开会研讨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的先知们,还有可能,是那些大亨、大腕、大商、大学者……
总有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他们在别人睡觉时的奔跑,这样在白天会更有力量。他们在城市中穿过的身影,可以更能早一些看到星星的隐退与升起的太阳。
不要怕贫穷。它不是一种罪过,也不是一种标签。但要记住,只有你在黑夜里别人休息时的奔跑,才有可能甩掉贫穷的标志。没有人,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见到彩虹。
不要怕落后。没有永远公平的地平线,但只要你立起目标,持之以恒,你会积蓄起磅礴的力量。记忆中,曾在西藏穿行,在寒冷的早上,有两个孩子,坐在石堆上,对着刚刚升起的阳光,高声朗诵着诗章。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诗章。
不要怕失败。它其实是人生的常态,但那些奔跑中坚守了理想的人们,一定不会被这条绳索永远缠绕。如果你害怕失败,那是因为,我们读了别人太多的成功。而有谁去探究过,在成功的背后,他们失败的故事更为丰富?
我也是曾经在黑夜里奔跑的一个。“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是为了考试的煎熬,那是为了意志的磨砺,那是为了父母的期望,那也是为了生活的后半生不再飘摇动荡。写作,只是其中的万分之一。因为更多的时候,我其实是在读书,是在文字的领域里为别人作嫁衣裳。
今天,我的确不像年青时那样奔跑了。这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思想作祟。过去,我也曾奇怪于那些老作家们,在一篇文章扬天下成名成家后,为什么多年不能写出一本新书。那时的我,精力充沛,想写的东西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但现在我明白了,写作其实也多半是一碗青春饭,写到六十、七十已经不易了。而像某某那样始终喋喋不休的,多半也是人民群众还给面子,相识的编辑还讲感情,名声之外因素居多。而只要搁笔,再想捡起来,比登天还难。因此,如果你还尚算年轻时,便一味的安逸下去,你会发现时间的公平,所有与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相违背的东西,一定会离你远去,最终会是另一个天才仲永 “泯然众人矣”。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多少个年轻的后生,正怀着一腔理想,在黑夜里与你赛跑,哪里还有稳坐的钓鱼台呢?
因为这个,每当我看到不少朋友和陌生人仍在黑夜里奔跑的时刻,我便强烈地感到自责与羞愧相当。连个奸雄曹操,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行动永远大于理想。希望那些习惯在黑夜里奔跑不息的人们,能够早日看到朝阳与拥抱成功。
2017-3-27——28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