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天论》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蓄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两千多年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思慕、赞颂天,荀子却说,不如把天看作物,摸清规律加以利用,还是挺新潮、挺酷炫、挺惊艳的吧。

《天论》第一句就说“天行有常”,认为天自有其规律;之后更是论述了要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乱来;否则天虽然不会把你咋地,但是种瓜得瓜,乱来就会出问题。总之,天有着不变的自然规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不过,这个“不变”是有点问题的,基于此荀子认为天是只有循环、没有进化的。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强迫性重复——就和佛教的轮回说差不多了。

接下来说“天有其时”、“人有其治”,即天自有时令季节、人也有自己的治理方法;天道非人道,自然界的规律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变化。人如果不琢磨自己的治理之道,反倒放弃主动权、不努力光指望着天,那可太糊涂了。这就是“天人之分”

之后是“唯圣人为不求知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起源于“气”,阴阳二气化生万物。人能看到阴阳生成的万物,却看不到生成的过程,这就是天不可知的一面。荀子认为也不必求知,人只要掌握现实的规律、利用万物就好,而无须过分追求其所以然——“故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再说那些奇怪天象或鬼神现象,当时普遍的看法是认为存在未知的神鬼力量;比如理解为天对人的示警或惩戒。但荀子认为自然界没有不可理解的现象,都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的结果,只是怎么变怎么化的过程,属于聪明人“在所不虑”的范畴。这些暂时不能具体解释的现象,引以为怪是正常的;惧怕就过了。天不可怕,人才可怕呢。

给个《天论》原文链接,有兴趣的请点击:荀子:天论

作者简介

文火,意淡息微,火力小而缓,即将成为波动影响的源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中心影响力,可能影响周围的人许多年甚至许多代;这些影响会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好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出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