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苹果酸
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个角色的喜爱,都在夸他“连眼袋都在飙戏”。“骨子里有一种傲气和别人永远模仿不来的质感,文艺里掺杂着点颓废,又有那么点洒脱不羁。”
但王志文自己却在曾经的采访里说:“最不喜欢演戏、演技这两个词,一听就特烦。”这就是王志文,这种生活中极为别扭的人,在娱乐圈里非常少有,你指着西,他偏往东,这个男人,仿佛永远在叛逆期。刚接触他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一句:“王志文,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记得,王志文北京电影学院的班主任齐士龙,曾这样评价他:“王志文身上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不恭」,一种逆向生长的力量。”他这种「不恭」不服管的气质,应该跟他的成长环境,有脱不开的关系。王志文出生在上海,父母关系亲密,上面有两个疼爱他的哥哥,原本岁月静好的生活可以长远地持续下去。然而,父亲在他13岁那年突发车祸去世,他一家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从此以后,他每到睡前都会走到母亲的床边,去摸母亲的脸。如果脸是干的,他就可以踏踏实实的睡去,如果脸是湿的,那一夜,就无法睡得踏实。正在上中学的王志文迷恋上了表演,想去参加艺考,但大哥说什么都不同意。整个艺考下来,需要200元钱,那时,母亲一个月的薪水只有30块左右,她要养活三个儿子,生活本来就已经拮据。王志文并没有做一个“听话”的小孩,经过几番内心挣扎,还是硬着头皮跟母亲借钱,执拗地参加了艺考考试。但是,在等待文化课高考的时候,车祸的命运再次席卷这个家庭——王志文被撞,汽车擦着他的后脑勺,撞伤了他的腿。照这局势,肯定不能正常参加文化课考试。1984年的夏天,王志文发着高烧,被担架抬进考场,在从上面吊下来的一块小木板上,完成了考试。最终,他逆风翻盘,拿了当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文化课第一名。王志文读电影学院的时候,我国电视剧整体的表演风格还比较正统和矜持,对于感情的表达,很少失控和外放。但王志文不一样,他一表演起来就会忘乎所以,逆当时的表演风格而行,完全没有包袱,思想极度解放。有一次排练,老师让他演一段日本兵临去中国之前,跟媳妇在床上告别的戏。领导就在旁边视察,他演的投入和开放的程度,连老师都看不下去了,赶紧大喊“停停停”。应着这种表演风格,他接到的几乎没有平平的,或单薄的角色。《过把瘾》里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方言,对待妻子杜梅的“作”,哪怕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也不拧着自己的性子对她说“我爱你”。时不时自认废物,“我就这么废物,事先声明,我可什么都不会。”工作上完全不在意权贵,在文化馆每天喝茶看报,不想升官发财,还说领导喝水声太大,像驴似的,仗着年轻气盛跟他干架,最后辞职。想想,上世纪90年代能辞去体制内这种“金饭碗”工作的人,得有多叛逆。王志文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并不是正统意义上的帅哥,一头卷发,还有点驼背,看起来弱不禁风。江珊在多年以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那个时候王志文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但他抽烟的样子,和梗着脖子不受他人摆布的高傲姿态,还是吸引了大量迷妹。王志文自己,也凭借方言这个角色得到了承认,获得了电视剧飞天奖。之后,王志文演了《黑冰》里的郭小鹏,表面是博学的化学博士,药业的总裁,背地里却是心理扭曲、报复社会的大毒枭。本来郭小鹏这个角色按照21世纪初的角色塑造习惯,是脸谱化的:坏人,就要有坏人的样子,要坏的彻底。但据说王志文在接到剧本后,做了个“逆天”又大胆的改变,完全不走寻常路。他跟导演和编剧商量,重新把郭小鹏塑造成一个有学识、有魅力的企业家,一个因为被毒品耽误,让人感到扼腕的人。经过改进,郭小鹏这个有着黑白特征的复杂人物,惊艳了观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他们残酷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最高层的人,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物质和精神供应。王志文说台词时吞云吐雾,时而微笑淡定,时而面目狰狞,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物善与恶的极致两面性。就是这长达11分钟的大段台词,至今还被公认为台词中的教科书。就连同是老戏骨的王劲松,也说“王志文演的戏是可以用耳朵听的,不用看,你在听当中能感觉到他的动作,他的行为,他的节奏。”在那个时代,王志文塑造大毒枭郭小鹏的方式,开创了将“坏人”人性化的先河。直到《黑冰》播出19年后,还有网友称赞这个角色打破了“坏人”的刻板印象,以及人物塑造方式的前卫。上学时课业一般,周边还有很多人说他不适合演戏,一毕业也没接到什么活儿。最终,他几经辗转,被招进中央戏剧学院当台词课老师,学校也希望他多教课,少演戏。正常而言,能在北京能找到一份安安稳稳的工作,已经实属不易,老老实实当教师足矣保平安。但他偏偏不要这份稳定,总想着找各种机会,重新演戏。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部剧让他声名大振以外,王志文饰演的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是演什么像什么。《荆轲刺秦王》里的嫪毐,狡诈阴险,变态毒辣,人前谄媚,人后狰狞。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丈夫》里的大丈夫欧阳教授,也被他演绎得烟火气十足。和现在新一代演员“内卷”的生活节奏完全不同,一些年轻演员们为了工作量奔波,流行手里一次堆好几个剧本,时不时“轧戏”。还没事儿上个综艺露脸维持热度,拿几个代言提高一下自己的商业价值。而王志文,却对演员以外的生活丝毫不动心,总是反其道而行。一年当中只有半年时间在拍戏,剩下的时间打打高尔夫,体验体验生活,也从来不上综艺,更不接商业代言。“钱,我喜欢,我跟他没仇。拍广告挺诱人,挣钱快,但这钱我挣得不舒服,我觉得是在买卖,而且卖的就是这张脸,我觉得挺没劲的。”话虽然刺儿头,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做得很有骨气。不过,也就是因为改不了的刺儿头风格,王志文也没少惹事。有一年拍戏间隙,王志文正嚼着口香糖思索接下来的戏,一位记者给他递上名片。当时马上就要开机,王志文一看身上没有任何可以包口香糖的纸片,情急之下随手用记者的名片包住口香糖扔掉,马不停蹄地开始拍戏。这一举动引起这位记者的极度不满,王志文道歉了,记者的怒火依然不能平息。这件事,王志文惹怒了不少媒体。之后的发布会上,他和30多家媒体叫板,有人威胁他:“你再狂我们就封杀你!”这一闹,王志文脾气爆、不好惹的秉性,至今“名声在外”。他参演的作品《芬妮的微笑》获得了莫斯科影帝,很多人为他开心,但他却说这个电影竟然能获奖,那是因为评委眼瞎。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部影片在拍摄时就遇到了各种质疑,他发现的一些剧情bug等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解决。对王志文而言,这种奖项表面上风光无限,却过不了他自己这一关。而他,内心有自己的一套评判秩序,宁愿忠于自己指出作品的不足,也不昧着良心欺骗观众。在事业最好的时候离开影视行业火热、也对他发展最有利的北京,搬家到上海,照顾家人和老母亲。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打高尔夫,一旦遇到作弊的人,他也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上对那人敬而远之。其实,他只是耿直、感性,不愿说假话,不做虚伪的事。王志文的好朋友江珊曾说他,生活中为人处世太真诚,不给人台阶下。徐静蕾也说他不太圆滑,而圆滑的人已经很多了,希望他一直这样下去。这30多年间,娱乐圈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规则多变,早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王志文也不再是文艺青年模样,皮肤变黑、松弛,眼袋也越发明显。王志文,从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同样,他也并不喜欢成为大众情人。真把日子过明白的人,可能总是孤独的,但又是叛逆的,忠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