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神韵,不知道的快收藏起来
陈鸣远还开创了在壶底署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并在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他是壶底署款,壶盖内盖印的第 一人,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壶身题款更别具一格,颇有晋唐笔气,当时有言“海外竞求鸣远碟”。
陈鸣远早年以朱泥品为主,这跟他的家承也相吻合,他父亲陈子畦最拿手的就是梨皮朱泥壶。懂壶的方家知道,朱泥收缩大、易变形开裂,一般艺人唯恐避之不及。陈子畦引入徐友泉发明的熟砂技法,极大地提高了朱泥的成品率。所谓熟砂,就是将石黄泥锻烧,窑温控制在300~800度不等,然后将半熟状态的原矿粉碎成颗粒掺入泥浆,一则增加骨力,二则降低收缩率,颗粒的窑温不同,最终的梨皮效果也不同,端的是变化万千、令人宝爱。
陈鸣远款紫砂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多有新意,文化内涵尤厚,而且能自制自署,雕镂兼长,壶宽把、圆钮,壶体均匀厚实,通体协调。整壶稳定感强,气势不凡。此壶泥胎细密坚致,全器圆融规整,气韵秀逸。此壶泥料上等,细腻温润,整体做工古朴大方,线面挺括,製作精细,是为佳品。藏品其款书法雅健,刀法娴熟,苍劲有力,其所制紫砂壶名高天下,有“壶圣”之誉,在明代当世就已“价高难求”,迄至今日更是天下爱壶者和藏壶家梦寐以求的壶中至宝,价值连城。该壶制作又极为精细整致,是希见之珍品,极为难得,弥足珍贵。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是清朝初期的紫砂壶大师,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代宗师,出生于紫砂壶世家,祖籍江苏宜兴。其作品极 具文化和艺术价值,被紫砂壶界视为经典。“工制壶杯瓶盒,构思之脱俗,设色之巧妙,制作技艺之娴熟,大大超越前人。”
陈鸣远一代紫砂巨匠,技艺绝伦,现在所见陈鸣远款的砂壶、文房器物等作品,仿制的很多。在紫砂壶方面,从现有传器看,仿生器、圆器、方器等皆有鸣远真迹传世,但数量极稀 少,通常方器茗壶我们较多见。
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以致受到清代皇 室的喜爱,时人有诗称颂说“宫中艳说鸣远碟”,可见他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关于陈鸣远的史料阙如,幸而宜兴档案馆对馆藏敦本堂《陈氏宗谱》(2)的整理,厘定了陈鸣远的生卒情况,而清初塘栖诗人金张所著《岕老编年诗钞》中二十二首关于陈鸣远的纪年诗文,则提供了自康熙丙寅(1686年)至康熙甲戌(1694年)近十年间陈鸣远游栖江南的大量宝贵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