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诗译与赏析800首》378行香子.述怀(苏轼)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诗】杨春林
夜色无尘气清新,
月光皎洁白如银。
良辰美景酒对月,
尽情欢愉享十分。
名利都随浮云去,
变化无常徒劳神。
人生不过驹过隙,
击石迸火一闪身。
好似梦境短暂逝,
经历已成过去陈。
虽有满腹才学在,
不被重用无人亲。
姑且借得现实乐,
忘掉人生烦恼心。
何时能归田园隐,
不理国事做闲人。
有琴可弹酒可饮,
赏山玩水观溪云。
【赏析】杨春林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消极思想,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难以实现而苦闷。此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人生短暂,能做得事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的。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与其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着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这是词人悟出人生哲理。所以此词又是东坡词中风格旷达的作品。
上片词人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酒斟时、须满十分”,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苏轼正为政治纷争所困扰,心情苦闷,因而他这时没有“把酒问青天”也没有“起舞弄清影”,而是严肃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月夜的空阔神秘,阒寂无人,正好冷静地来思索人生,以求解脱。“浮名浮利,虚苦劳神”。他想说明:人们追求名利是徒然劳神费力的,万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词人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概括集中,达到很深的程度。
下片开头以感叹的语气补足关于人生虚无的认识。“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人“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苏轼在元祐时虽受朝廷恩遇,而实际上却无所作为,故有是感。他在心情苦闷之时,寻求著自我解脱的方法。善于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豪放达观,这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特点。他解脱的办法是追求现实享乐,有机会时则乞身退隐。“且陶陶、乐尽天真”是其现实享乐的方式。只有经常在“陶陶”之中才似乎恢复与获得了人的本性,忘掉了人生的种种烦恼。但最好的解脱方法莫过于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看来苏轼还不打算立即退隐,“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几时归去很难预料,而田园生活却令人十分向往。“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弹琴,饮酒、赏玩山水,吟风弄月,闲情逸致,这是我国文人理想的一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他们恬淡寡欲,并无奢望,只需要大自然赏赐一点便能满足,“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就足够了。这里非常清高而富有诗意。
参考文献
1.周汝昌等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王奕清等编撰《钦定词谱》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3.唐圭璋等撰写《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
4.杨春林译著《宋词诗译》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
长按二维码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
作者:杨春林
笔名:大白杨、跨界诗翁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广东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名誉理事
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
发表诗词作品:在北京、辽宁、福建、安徽、广东发表诗词近百首。
出版诗词作品集
《宋词诗译》
《春晖集》
《春韶集》
《春韵集》
*****************************
《大白杨诗词社》宗旨以文会友,弘扬中华诗词文化。社长:杨春林,笔名大白杨、跨界诗翁。
《大白杨诗词社》 在《分类诗词)栏目下分设了《山水歌赋》、《花卉词曲》、《古今咏叹》、《季节诗语》子目。
《大白杨诗词社》在《宋词诗译》栏目分卷展示《宋词诗译八百首》的诗译与赏析稿。
《大白杨诗词社》 在《格律声韵》栏目中设置的《诗词墨迹 》栏目,刊载往期诗词作品。同时设置了《大白杨词谱100首》和《律绝格律》欢迎采用。
《大白杨诗词社》经常推送新作品,更新页面内容,欢迎各位亲朋浏览赏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