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观正,你可能不如我姥爷
姥姥和姥爷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我妈、老舅和老姨。他们的三个孩子又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我和两个表妹。也是巧了,三个小家庭一水儿的女孩。假期闲坐时我曾经问姥爷,对于孙辈没有男孩是否遗憾。姥爷笑笑说,没有啊,不论男女只要能成人就好。至于传宗接代,那是老封建了。
表妹也在旁边,她笑嘻嘻地问:“那啥算成人呢?”姥爷突然变得有些严肃:“成人就是自立,自己养活自己,再往后赡养父母养育儿女。一辈子都要诚实勤快,违法的事儿咱不能碰。真有出息了,还得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表妹吐了吐舌头。
这话很中规中矩,却无比真实,是姥爷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有他对我们小辈的期许和要求。姥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明说些什么。但我们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所以自有不怒而威。姥爷并不高大,但在我看来他像一座沉默的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姥姥和姥爷都是地道的农民,后来既种菜也卖菜,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农村,是大家族中唯一在城里安家的人。作为普通人,可以说他们实实在在地实现了“改变命运”。农民进城在今天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几十年前难度不亚于登天,甚至没有人会在种地之余想到这码事儿。
一起进城的同村人回去后只是讲述自己的所见和惊讶,但姥姥姥爷想的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扎”在城里。他们确实做到了,几十年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两三点割菜、装车、赶车,颠簸几十里地到镇上或城里卖菜。小时候每次假期回去,我最深的印象都是姥姥姥爷在菜摊上忙碌,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冬天冷得直打哆嗦(东北冬天的气温可想而知)。
姥姥姥爷没什么文化,但他们对“知识”有种单纯而热烈的敬意甚至是崇拜。他们坚持供三个孩子念书,并且三个孩子最终都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在当时的村里不说独一无二也是极少见的。我妈现在有时候还会感慨,说备战高考时姥姥姥爷让她专心学习,不安排她干农活儿,她总提醒自己得加倍努力。
我曾经问姥爷,为什么一定要供孩子念书。姥爷坚定地告诉我,他相信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不读书识字人就是睁眼瞎,一辈子受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记得姥爷还引用了这句的话,让我有些惊讶。
直到现在,姥姥姥爷对知识和信息仍热情不减,他们坚持每天定点收看新闻。姥姥还特别喜欢历史节目,一边看一边用表妹上学时剩下的作业本做记录。我曾经翻看姥姥的“笔记本”,记的内容在年轻人人看来很basic,里面还有错别字,但让人莫名动容。小时候我摞一堆书当小板凳,姥姥立刻制止了我,说这是有辱圣贤,还吓唬我说坐书上会肚子疼。
这就是姥姥姥爷,在我看来他们是自身所处时代和环境中“走在前面”的人,也是保持最朴素和正直道德的人。比如姥爷最自豪的事儿之一就是卖了几十年菜从不曾缺斤短两,给大队算账从没错过一毫一厘。
作为年轻人,每当我觉得自己观念先进而自以为是,或遇到困难要轻言放弃时,我都会提醒自己,想想姥姥姥爷和父辈,想想当年的他们是怎么做的。时代更迭潮起潮落,但总有一些东西需要坚守,那是一个家庭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
诗与时代
shiyushidai
离百年老号还差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