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我早起的不是梦想,是早餐
大家好,我是波旁。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论面条,问:面条谁没吃过?北方人都爱吃面。但梁转身再说:“其中大有学问。”
他感慨小时在北京隆福寺街灶温旁的一家二荤铺吃面,说那真是一绝。“拉得像是挂面那样细,而吃在嘴里利利落落。在福全馆吃烧鸭,鸭架装打卤,在对门灶温叫碗一窝丝,真是再好没有的打卤面。”
紧接着又说,面条本身无味,全凭调配得当。
抗战初年,梁在天心阁吃鸡火面,形容那个碗又大又深,比“二海碗”的容量还要大。面的汤底又是那样清澈,叫人看着就觉得鲜。“一抹面条排列其中,像是美人头上梳好的发髻。”大大的几片火腿鸡脯摆在上面,光是看着,味就不会差。
先生说的这碗鸡火面,就是我每天早起期待的那碗面啊!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最近在早起。连续20多天,我每天都7:30起床,目的就是为了在每日辛苦上班的同时,还能悠悠自在地吃顿早饭。
毕竟成年人的一日三餐,晚饭不敢放开吃,午饭忙起来,吃和不吃也就那么回事儿。唯有早餐,能温柔的唤醒一位被迫起床工作的人。
小时候在天津吃早餐,才知道有人对油条这么挑剔。那天早晨我拎着个小布兜下楼买油条,远远望去一大片长队。凑过去看,队伍的方向不一样,有买油条果子的,有买煎饼的,还有买老豆腐和馄饨的。
煎饼果子用的油条,是隔壁油条摊上刚炸出来的。
讲究的人排队时会盯着锅里属于自己的那几根油条,炸过火的坚决不要。刚刚好的油条支楞起来,用筷子一敲,能酥酥脆脆的折成两截,咬一口,松软不扎嘴。再配一碗老豆腐或者嘎巴菜,完美。
天津小吃多,特别以包子、炸糕这些闻名。但有一样东西是只有生活在天津的人才知道的,叫大饼夹一切。
半张千层饼,或一个烧饼,选好想吃的豆角肉串,老板手法利落的油炸刷酱,夹好了递到你面前。5分钟吃完一个,半天都不会饿。
工作后来到北京,觉得自己已经没了早餐生活。上班晚,摊位少,走心的早餐摊太难找了。
有一次和朋友去雍和宫,约好早早的去,在附近吃顿早餐后第一批进门。
大概是老城区的缘故,八点左右的雍和宫还算热闹,咖啡馆虽然没开,但卖早点的门脸儿已经开了。
有一家门口摆着两口大锅,不少大爷排着队。我们走近了看,一口锅里是黑乎乎的炒肝儿。另外一口锅里是豆浆。
朋友是精致女孩,日常高跟鞋的那种,不吃炒肝。我则因为从小喜欢吃肥肠,这种猪下水做的东西蛮能享受得来。
那顿早饭,大概是我在北京四五年以来,吃的最正经的一顿早饭。
后来去上海出差,住在闵行区的春申路上。那是我第一次吃荠菜馅馄饨,咬一口,浓郁的荠菜味漫在口中,比韭菜味浓得多。
那碗荠菜馄饨我印象很深,因为不是喜欢的味道,相比之下,校门口的鲜味小馄饨更合我意。
按我们现在的习惯,喝牛奶果汁、吃面包,是最简单快速的早餐。足够给早晨提个神,开个胃。西方的早餐大多这样,顶多加点土豆泥和豆子。
其实果汁能登上早餐桌,也是有缘故的。
工业化果汁从美国而来,原本果农们因为保鲜技术和提炼技术不够,每每榨出的果汁卖不过一天就坏了。
直到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想给军队补充维生素C提升免疫力,橙汁成为首选。这时候工业化进程已经向前一大步,冷缩冷冻的果汁被生产出来。
1946年,第一批商业化浓缩果汁开始上市,广告商们强调的是果汁的新鲜健康,富含维生素C。这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浓缩橙汁的销售量暴增。唯一的问题是,成品果汁里有太多的糖和添加剂。
所以喜欢喝果汁的朋友,建议自己榨一杯。我以前送给朋友一只榨汁杯,还蛮好用,可以随时随地榨新鲜果汁。
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胃,我不大习惯冷餐。如果要选,我宁愿早晨自己在家煮碗面,配上刚煎好的鸡蛋,喝杯咖啡,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其实说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但想给你们点关于早餐的实质性建议。
比如,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早餐选什么食物更合适?
简单来说,一份健康的早餐,宏量营养素应该包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应该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钾、镁、锌……
所以食物的多元化很重要。
想要从面包中摄取碳水化合物,那就从火腿、煎蛋和牛奶中摄取蛋白质与脂肪,再加一颗苹果,是一顿很丰富的早餐。
如果和我一样喜欢吃中式早饭,不建议每天都吃油条、炸糕这类。选择清淡优质的碳水化合物,喝粥吃面都可以,配鸡蛋、青菜和火腿。也很完美。
如果你也喜欢吃早餐,不如开始学着给自己做份快手早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