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吕英老师三阴寒湿方

学习一个方,也是理解一种思路。

七十多岁的肠炎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反复腹痛、腹泻、双下肢水肿2年入院,

症见:

双下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活动后加重,时有肠鸣

双手稍震颤,晨起口干口苦,眠差梦多

纳尚可,稍疲倦,汗出不多,夜尿多

舌淡红胖齿痕,苔水滑中剥苔裂纹,脉沉弦

处方:

熟附子10g先煎  山药45g  茯苓15g  泽泻15g  牛膝15g

白术15g   白术15g  炙甘草30g  生山萸肉15g  人参10g

当晚服用一剂后晨起双下肢水肿即消,舌淡中稍红中间无苔裂纹,两侧稍腻浊苔(光线问题其实没那么红)

此方是吕英老师根据温氏奔豚汤所创的三阴寒湿方,为何会想到此方

源于师兄曾用此方化裁治疗水肿

再回过看这个病人,老年、疲倦、反复发作、夜尿多、舌胖、脉沉,考虑是一个阴证,很快想到此方及伤寒论的真武汤、肾气丸。

再细看这个病人,

水肿、肠鸣、舌胖、齿痕、脉沉弦,寒水湿停在内;

反复发作、腹泻、稍疲倦、夜尿多,脾肾阳气不足;

晨起口干口苦、眠差梦多,上焦稍有热;

苔中剥、裂纹,真阴不足。

综合看这是一个虚实夹杂,脾肾阴阳不足,寒湿内停,需要兼顾之

由于真武是去寒湿为主、为急的方,而肾气丸补为主,且熟地暂不适合水湿重、腹泻

所以试投三阴寒湿方。

药后水肿虽消,但舌苔亦较前减少,裂纹深,脉滑,眼睑肿,眠差梦多,手震

考虑虽寒湿化,但本身真阴不足、阳不敛降之象

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加用熟地、五味子等养阴敛降之品呢

很难决定

还是要看看吕英老师对此方的认识及其思路

吕英老师认为三阴寒湿方的基本病机是三阴本气虚化寒化后,寒湿阴霾有形或无形之气随逆气(厥阴风木)上冲。郁久生热,多是阳明燥热之邪,治疗但从太阴立足,恢复阳明降机自可。恢复阳明降机的药:一是山药(不可配伍生熟地、天麦冬),土生金,金生水,类似土伏火;一是牛膝,牛膝归于阳明。

而阳明的热明显时可以加石膏清阳明经热救肾水、或者加大黄清腑热,即逆气方。

此病人口干饮水不多,汗少,大便通畅,且息摘术后(泻药后),阳明这条路是通畅的。

针对这种虚热在上,吕英老师的另外一个认识即是相火不降。

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条路:

黄芩、黄连:相火化热毒。

白芍:降甲胆,对萌芽的损伤最小,适用于热势不盛时。此患者手震,类似真武汤的身瞤动,这也是真武用白芍的道理。甲胆降,热降阴生。

乌梅:阖厥阴;吕英老师所说壮火食气。

五味子:多表现梦、心烦失眠,可将离位的六气回收到土中,恢复“君火以明”的状态。

熟地:针对水浅不养龙。

肉桂:温下焦、引火归元。

四逆:此即补土伏火,阴分较足时。

后来陈师兄于前方减去附子,加了熟地、肉桂,后舌较前淡红,苔中渐生,两侧渐退。

此即是恢复肾中二阴抱一阳,阳气自降。其实通过分析可以适当加白芍、五味子。

路不只一条,吕英老师治疗疾病时亦是多条路同时打开的。

要运用好一个方,就要理解当事者的思路,同样运用伤寒论的方最好也是按仲景的思路运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