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小品|拉大锯:农耕场景的亲情时光
大家好!这一期的歌谣小品,我们共同分享皖北歌谣: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你也去。
怎么去?坐车去。
什么车?牛拉大拖车。
什么牛?一对弯角老兕牛。
什么鞭?红缨鞭,
一炸一罡烟。
从前锯木头,都有拉大锯的场景。木头锯开,成为木板料,才能打制家具。有些皖北人管拉锯,叫作“拉拉扯扯”,倒也贴切。
这一篇歌谣,从拉大锯说起。而其实,整篇都跟拉大锯没有关系。它恐怕只是个引子。由拉大锯,而引起热闹的唱大戏。
唱大戏的地方在哪里?地点就在姥姥的门前。一个热闹场面的故事,由此铺陈开来: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你也去。一应人物,轮番出场亮相。
皖北地面上,俗称“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因为“闺女总归是人家的人”。但闺女本就是娘家的人,所以,娘家就说“接”闺女。男方的女婿呢,总是客人吧,所以才要“请”。一接一请,亲疏自现,且符合当地风俗:女方的娘家,对男方的女婿,该是尊重有加的。
那么外孙还小,“你也去”吧。唱大戏的热闹,源于看大戏的人多,尤以小孩子居多。人越多越热闹,反正看大戏这事儿,图的也就是个热闹。
想来从男方家到姥姥家,该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吧。这就涉及到怎么去的问题了。怎么去?坐车去;什么车?牛拉大拖车。呵呵!人老几辈坐上去,有点儿浩浩荡荡的意思了。
皖北的农耕传统中,拖车,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的记忆中,拖车构造简单。它没有轱辘,没有轴承,更不需要润滑。不过就是几大块厚实的木板,“楔”在一起的。里面盛装犁子、木耙之类,牛拉着行进在乡村土路上。记得皖北地方,曾流行一个“脑筋急转弯”式的谜语:有一辆车没轱辘,还不要上油;打一农具。答案就是:拖车。从前的长辈,喜欢用这个题目,“考”一考学堂里的孩子。
过去的生产力水平下,拖车都是牛拉的,且以两条牛居多,称作“一具牛”。如是田间作业,老犍(公牛)和老兕牛(母牛)搭配。像歌谣中描述的纯属拉车的体力活,都用老兕牛也就足够了。所以歌谣中才说“一对弯角老兕牛”。
耕牛作业,扬鞭是田把式的必要装备。扬鞭之鞭,皖北人俗称鞭子。它一般是一条两米多长的麻绳子,也有用布条的。讲究一些的鞭子,可能是牛皮鞭。歌谣中所述的红缨鞭,其实不过是在老梢头系上一些点缀的红缨而已。
田把式使牛耕田犁地,不仅是扬鞭,而且是炸鞭:一只手扶犁子,另一只胳膊抬起,手拿皮鞭使劲上扬,突然一个回转。此时,鞭梢头一小截经由两个间隔短暂的惯性,摽在一起,形如打结。瞬间,那声音,“咔嚓”一声,就是个“炸”。
有的鞭子用得久了,上面沾满灰尘。晴天里扬鞭,一个“炸”,可不就是“一罡烟”——白色的烟尘腾起飘散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