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石老师︱【回忆】陪父就医记(一)

作者前记:2012年陪父亲(石振宣老师)住院期间,我曾写有一段时间的日记。这些内容,有一部分,曾在本地的一家晚报副刊上以《陪父就医记》为题发表过。它们,似乎可以回答医患关系紧张的某些症结。从中也可以看到,医患之间,医的一方,可能有些过于随便或任性了。

(池家岗资深支客人杨林业先生在首届池家岗民俗论坛上)

2012年4月9日

早晨5时,我和妻准时起床。20分钟洗漱完毕,叫醒父亲。等父亲做完洗脸刷牙的功课,已经将近6时了。急急忙忙往长途车站赶。记得车站向我们的目的地最早发车时间,应在6时10分。

这是2010年5月以来,父亲第10次到皖北地区那家肿瘤医院看病。2年前,父亲诊断出患上食管Ca。先后接受放化疗,并多次到这家医院做定期检查。对一个儿子来说,这是我最难熬的两年时光。每一次陪父亲到医院去,都是揪着心。

上午10时,我们到达医院。因是熟门熟路,很快找到了主治医生。简单叙述了病情,医生开出住院单。我们拿着住院单,到得住院部,交上1000元的住院押金,取得住院号,再经过简单的入院处置,乘电梯到5楼的科室。

可在科室,我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排队住院的病人太多,走道、拐角等处的加床都已满员,护士长要我们留下电话,安心在附近的旅馆住下。一有床位,护士会主动电话告知的。我知道,既来之则安之,除了耐心等待,别无他法。

2012年4月10日

8时前,让妻子在旅馆里照看父亲,我就早早来到医院。医生护士们陆续上班,然后就是忙碌。询问护士长,她说今天没有出院病人,要我们耐心等待。并告诉我们,排队的病人,都是按照住院号的顺序安排床位的,一旦有空床,她会立即通知。

10时左右,我赶回旅馆,把还要等待的消息告诉父亲。

2012年4月11日

还是等待。可在科室的护士站,我发现了有些住院号排在父亲之后的病人,已经住院。护士办公室墙上张贴的加床病人一览表中,这样“后到先得”的病人就有好几位。

跟同样等待住院的病人和家属交谈,得知不仅是加床,“正床”也有这样的情况。能不能住上院,关键在于关系。比如有没有老乡在医院工作。但也有人说,昨天下午有人给某个护士塞了红包。也许是200元,也许更多。反正人家很快就住下了。

我把“打探”来的情况,反馈给父亲。但我们在这里举目无亲,关系不能指望。是不是可以给医生或者护士送个红包?父亲一阵沉默,然后极力否定了我的提议。当然,如果200元能摆平,父亲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200元是不是太少了。如果医生护士的胃口,两张票子填不满怎么办?

父亲的考虑,基于这样的事实:2010年5月至今,父亲在这家医院看病,已经花去了20万还多。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自家花销总该有十几万。如果这次送了红包,以后呢,会不会每一次都要送?这可是个无底洞。

2012年4月12日

在护士办公室,我又发现了至少5位“后来者”住上了院。我把这个情况向护士长反映。护士长其实是知道这个情况的,但她也很无奈。她说,凡是经她之手,都是按照住院号的顺序安排的,“后到先得”的病人,她实在不清楚都是些什么人在做手脚。这时候,有位护士接过话茬给我一个建议,“可以向上面反映。”

“上面”是哪里,是谁?是院长还是卫生局长、卫生厅长、卫生部长?他们这些人,我够得着吗。以我自己的体会,当最基层能解决的问题而没能解决,那么这个事可能就麻烦了,真的需要耐心。很多人都把希望寄予“上面”,没准“上面”对这个事原本就很清楚。

还听说,有护士对排队等待住院的病人家属说,我就为外地的一个亲戚安排了一个床位,虽然亲戚还没到,但床得留着。没有这点好处,我当这个护士干什么?你看,这已是明目张胆地破坏了规则。可是,这样的做法,我们见得还少吗。

但父亲的病情已不容等待。他已是连续还几天茶水不进了。这么耗下去,难说结果会是什么样。我向主治医生求助。医生很果断地说,治病要紧,不如就在门诊吊水,当然门诊费用不能在医保中报销。我只能接受,到门诊部交了1100元。当天下午,在门诊输液大厅的椅子上吊水。看着一滴一滴的药水滴下,我几天来悬着的心,才有所舒缓。

2012年4月14日

3天门诊输水,看起来效果不错。父亲已能少许进食。但住院的事,还是没有头绪。焦急中等待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下午,妻子打道回府了。她已经超过了请假的时限。再拖下去,老板真要扣钱了。

傍晚,我用旅馆的公话,给家里的母亲,给远方的弟弟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一回恐怕要做“长久作战”的准备。也告诉他们,父亲吃饭喝水,已有好转。

(0)

相关推荐

  • 二十一世纪当我们还年轻 | 五个正在努力的护理人故事

    2014年,我大四. 毕业前夕,我磕破了额头,带着创可贴拍了毕业照. 同学笑着开玩笑说,"这是年轻的纪念". 那个时候的我,内心无所畏惧,觉得人生还长,我还年轻. 后来,我过了很多 ...

  • 本人护士,以后打死不干护士了,毕业稀里糊...

    本人护士,以后打死不干护士了,毕业稀里糊涂选择了这个专业,入校以后,奋发图强,年年奖学金到手,三好学生小红本一大堆.毕业后到医院工作快两年了.#护士# 一个月累死累活的才2800! 依旧努力工作,获市 ...

  • 实习医生倒计时 | No.26 深夜的自由

    凌晨6点半的朝霞 实习医生倒计时第26周:深夜的自由 睡眠的失去,是希望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深夜自由.   初识消化内科 除去妇产科实际实习7周的时间最长,其次就属消化内科实际实习4周最长. 对于消化内科 ...

  • 带你走进超级“ICU”,看看这里的护士咋工作

    或许是因为他们热爱护理,才愿意为之付出:又或因为自己真心为之付出过,才更加热爱护理. 昨日,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张被誉为"超级ICU"病房的照片(下图) 据护士长描述,见证ICU的超级 ...

  • 换床非小事,护士为病人误用保胎药 !

    换床非小事,护理人员一定要慎重对待! 新闻速递 7月24日,因严重孕吐到四川成都xx区某医院住院治疗的黄xx,由于病房空调正对着怕冷的自己直吹,邻床孕妈妈又特别怕热,两人征得医院同意后互换床位.但没想 ...

  • 零距离(下)

    零距离 (原文发表于<神剑>杂志,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 11.五一期间,热热闹闹的北京从来没有显得这样沉闷.无数幸福的人们,都呆在各自的家里,欢度这个在历史上会永远难忘的节日.当人们在 ...

  • 我在这里刚刚好,何必空羡别人家的医院

    我在这里刚刚好,何必羡慕别人家的医院! 医院规模不大不小,属于夹缝中生存的那种.在这样的医院里上班,医生我们就不说了,作为护士,距离病人和家属最近的前沿,可没少患方的"窝囊气".走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陪父就医记(二)

    ●2012年4月16日 我们还在门诊吊水.接到了护士长的一条短信:速来,有床.谢天谢地!谢谢护士长护士们,谢谢这家医院! 办理了住院的一应事项.父亲先是坐在床上,少许躺下.他需要休息,需要安静.在漫长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父亲与一桩“惊天大案”

    作者前记:这是2007年3月,我写父亲的一篇短文.当时在网站的博客中发表.2012年10月,父亲因病辞世.适值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我搜索出这篇文章,重新贴在博客中,寄托哀思.2013年10月记. 20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父亲的两张奖状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小雨 昨天整理废品.台架子上,有一小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我打开.里面是父亲遗留的一些纸张.都是废纸头. 突然,就翻到了两张奖状.这对我,称得上一个重大发现.一直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字面

    池家岗方圆左右,人们都把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叫作 "字面".它一般用深浅来衡量.字面深的人,文化程度就高.反之,字面浅,也就是 文化程度低一些.如今,人都称它为文凭了. 那么,池家岗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教案

    石老师纪念馆的馆藏 资料中,手写教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展示板下面的空间,堆堆摞摞地放着. 这些教案,有的就是写在空本子上.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看似拥挤,实则是为了节约纸张. 另有一些,是写在印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证书

    石老师四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通过参加各类培训 或自学,取得了一系列的证书.石老师纪念馆中现存的计有十几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证书. 免试证.1989年12月1日,颍上县教育委员会颁发.主要内容是: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手表

    2012年10月,石老师辞世.骨灰入殓的时候,他的老伴特意把一块手表放在棺材里. 这是一块很普通的手表.地摊上卖的那种,并不值多少钱. 但对石老师而言,这又是一块不普通的手表.它是石老师一生中,真正意 ...

  • 永远的石老师︱八七财会1988年油印小刊《晨钟》两册,藏石老师纪念馆

    石振宣老师是个有心人.哪怕有一点保存价值的纸头,他都要留下来. 在池家岗的石老师纪念馆,有两册油印刊物<晨钟>.封面已然破旧,但保存完好.这是1988年,淮南联大八七级财会专业的学生们,办 ...

  • 永远的石老师︱形而上学的类比

    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本是哲学上的概念或者说分支.而且它们,很有来头.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尽是弯弯绕.能听得懂,就不是一般人了.遑论在从前村小教书的石老师. 石老师初中学历.下学后就开始当"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