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吃着鸡,抓着鸭
这是村庄物语第216篇原创推送
田间庄稼葱葱,门前鸡鸭散步。这该是皖北乡间别样的田园景致。
普通的皖北农家,猪牛羊这些大牲口,养。而鸡鸭鹅这些小牲口子,几乎家家户户也都要养几只。这其中,又以鸡鸭为最。
一来,它们无需消耗饲料,放生为主。不跟人争口粮,可以视作“有的无”——有它没它,日子照样过。二来,鸡蛋鸭蛋还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也可以拿到集市上,换个油盐钱。那时候,少有挣钱的门路。很多人家,称盐打油的开销,都是从鸡屁股、鸭屁股那儿“抠”来的。而且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或者儿媳妇坐月子,需要补充营养,一锅老母鸡汤的原材料,还是现成的。
过去皖北乡间,较为隆重的待客,比如请说媒的老红人,或者招待不经常走动的远方至亲,杀只鸡是拿手节目。都是现抓现杀,保管新鲜,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少见连鸭子一块杀了做菜的。或许因为,鸭子常在水塘里游动,不容易抓得住。而且鸭肉跟鸡肉比起来,还多了一股子毛腥味。
因此,皖北村人的饭桌上,几乎没有又吃鸡、又吃鸭的时候。那他们常说的“吃着鸡,抓着鸭”,又从何说起的呢?
皖北为农耕之地。过去人力为主的农耕时代,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农活多。家里的活,地里的活,一年到头,没有做完的时候。他们说,“三年的活儿影无踪”,意思就是干了三年的活,三年过去,还是原先的那些活儿在等着干。尤其是午秋大忙,时间紧,任务重,都是紧忙着做。有的人一见活多,就心慌意乱,分不清轻重缓急。干一会这,又干一会那。都紧,都重要。但一个整天下来,哪一样都没干完,成了“半拉子工程”。人就说,他这是“吃着鸡,抓着鸭”。这样做活,那要做到猴年马月才有个头绪?
皖北乡人还用“吃着鸡,抓着鸭”,描述一个人做事不专心的状态。常言说,一心不能二用。皖北人对这个道理,熟捻于心。他们看来,做事情必须一心一意,而不能三心二意。“吃着鸡,抓着鸭”,心思不专注,必然一事无成。他们还有一句话,可以跟“吃着鸡,抓着鸭”相互印证:“一只手只能摁住一个鳖”。试图用一只手摁俩鳖,结果一定是都摁不住,到头来只能落个一场空。
细细思量,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人世间的大事小情,总有个轻重缓急,先后次序。做起事来,都不能“吃着鸡,抓着鸭”。否则,只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什么都没抓住,枉费了一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