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龙溪“发现”毛殿飏题写的对联
龙溪银岗村纪念毛殿飏的石亭公祠
周末,约了三几骑友去博罗龙溪、园洲一带乡村骑行。途经龙溪街道球岗村时,看到一座李氏宗祠,就停下来参观。李氏宗祠大门两侧镶嵌着一副石刻对联:“向南龙岭也函关,紫气临风侔柱下;镇北罗浮同采石,宫袍带月应长庚”,落款为“云岗毛殿飏拜题”。
毛殿飏是何许人也?他也是博罗龙溪人,老家是球岗的邻村银岗。云岗,有可能是银岗的古称或别称。毛殿飏字石亭,银岗村至今留存的石亭公祠,就是纪念毛殿飏的。毛殿飏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高中进士,先任福建诏安县令,后调任台湾诸罗县令。据康熙《诸罗县志》记载,毛殿飏到任后“未数月,卒于官”。不过,据民国版《博罗县志》记载:毛殿飏在诸罗县多善政,治理有功,当局要升任他做知府,但他不欲仕进,竟告老还乡。离职之日,诸罗县人制锦衣列名献之,号万民衣。据数年前《东江时报》记者采访村民得知,这件万民衣被毛氏后人称为“万人袍”,一直以来都存放在祠堂供后人景仰。可惜的是在文革期间,被人一把火烧掉了。
龙溪球岗村李氏宗祠
在银岗村,至今还保存着一个特别的风俗:每年都提前一天在农历五月初四过端午节。据说,当年毛殿飏赴福建上任时正好是端午节,于是族人就提前一天过端午节,为毛殿飏送行,这个传统就保留了下来,成为该村一个别具特色的风俗。
这次在球岗村发现的毛殿飏题写的对联,应该是毛殿飏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笔迹之一,至于是不是唯一的就不敢说了。当然了,这里说的“发现”,只是对于我本人而言,因为毛殿飏的这副对联一直在那,不存在发现不发现之说。
毛殿飏题写的球岗李氏宗祠对联
毛殿飏所题写的这副对联“向南龙岭也函关,紫气临风侔柱下;镇北罗浮同采石,宫袍带月应长庚”,一开始我也是不甚了解它的含义的,经过与同道中的朋友探讨,才略知一二。这里不吝浅薄,试着对这副对联解读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上联的“龙岭”,指的应该是龙溪南面的龙岗岭;“函关”,即函谷关,春秋时期老子李耳西出函谷关,并在此地写下流传千古的《道德经》;“紫气”,说的是老子从东面来到函谷关,关令看到东面紫气腾腾,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侔”,是等同的意思;“柱下”,指的也是老子,因为他曾任柱下史。因此,上联主要写的是老子李耳。
毛殿飏的落款
下联的罗浮山在球岗村的北面,“采石”,指的应是采石矶,它是安徽马鞍山长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传说李白在此身穿宫锦袍,醉酒捉月而死;“宫袍”,指的就是李白当时身穿的锦袍;“长庚”,是天上的星辰,也叫太白金星,而李白字太白,因此,下联主要写的是诗仙李白。
整副对联通过巧妙地使用老子李耳、诗仙李白这些与李氏有关的典故,切合李氏宗祠的实际,与众不同。毛殿飏题写这副对联没有落款时间,但很有可能是在他高中进士之后。这样,这副对联起码有300多年历史了。拥有名人笔迹的球岗村李氏宗祠,理应好好珍惜、保护。
球岗村一口造型奇特的古井——长条形双眼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