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丢弃的玉米须有药用功效?
玉米须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但玉米不是我国本土作物,明之前传统中药里面没有玉米须这味药物,其最早药用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木草》《中国药典》于1977年收载。198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将其收录其中。
玉米须的功效
古人对玉米须的药用价值早有认识,中医认为,玉米须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胆、膀胱经,具有利尿消肿、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等功效,其功效集中体现在“通利”上。最早记载玉米须作为药用的《滇南本草》谓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倦”。近代《岭南采药录》中则强调其降血糖作用:“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顿服。”目前对玉米须的功用认识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利尿消肿
玉米须甘淡通利,性质平和,归于膀胱经,具有显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肿的作用,小便不利、水肿等程度轻的单用煎汤即有效。常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玉米须的特点在于既能对症治疗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肿,又能通过利尿清除体内堆积的毒素、改善肾功能。
2、利尿通淋
玉米须性善通利,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尿频尿急尿痛的“淋证”。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等。既可以单用煎汤茶饮,又可配伍金钱草、滑石、车前草等药用,其特点在于既能治疗又能预防。
3、利湿退黄
中医认为,黄疸多因湿邪阻遏胆道,导致胆汁外溢而引发,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除湿邪,最好的方法就是通利小便,有“治黄疸勿忘利小便”之说。因此,民间常用玉米须煎汤通利小便,使湿邪有去路,利于黄疸的消退。
除了上述功效外,玉米须的现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米须其中含有的多糖类和皂苷类成分,能促进机体合成肝糖原,抑制胰高血糖素大量分泌,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从而达到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并对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其还用于高脂血症、肥胖的治疗,中医素有“胖人多痰湿”的理论,认为肥胖、高脂血症的发生最为主要原因的就是因为过食、多食肥甘厚腻。因此,在控制饮食的同时,清除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途径。玉米须虽然没有显著的燥湿化痰功效,但其显著的利尿除湿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减肥。
【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的损失、风险及纠纷,龙南中医院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