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一个钱当成月姥娘
这是村庄物语第345篇原创推送
从前,皖北乡下的孩子,对月亮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
尤其是怀里抱的幼儿,人问他:“姥呢?”孩子还不会说话,但他知道扭头向天上看,小手向天上指。他的意思,就是把夜空上的月亮,当成了“月姥娘”。
人们把溺爱孩子的家庭,往往说成“要星星不给月亮”。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要月亮不给星星”。皖北农人的心目中间,无论是星星还是月亮,都很难得到,也即它们具有珍贵、金贵的特殊属性。
孩童心头的“月姥娘”,又何尝不是呢?人说姥娘疼外孙,那是心里面没有一点空。姥娘之于外孙,不啻是他心目中的一尊活菩萨。把天上的月亮比作、唤作、认作孩子的“月姥娘”——简称为“姥娘”或“姥”,可见遥远夜空的那一盘圆月,在皖北农人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一个钱,也即最少的钱。旧时的皖北农人,在说起钱的时候,习惯上论“个”。一个钱是多少?我想,或许是一个钢镚,一张毛票子,或者干脆就是一分钱。现今,一分钱其实都不是钱了。超市买东西,人家跟你算账,四舍五入,哪还有一分钱的位置?将来,可能一毛钱的硬币,也会退出流通。路边上,有那样的硬币,甚至都没人愿意弯腰捡起来了。
但老辈人对一分钱、一个钱,还是很看重的。虽然已不至于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了,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道理,他们还是拿来提醒晚生,不能养成花钱如流水的毛病。
且说“一个钱当成月姥娘”,几个意思?
事实上,“一个钱当成月姥娘”一语,是从前皖北农人对某一种人的描述。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吝啬——对待别人家的相求,以及“抠”——在自家人的必要花销上打紧板。这样的人,皖北农人说他“尖头鼠”,叫他“尖”,喊他“老抠”,也把他定位于把一个钱都当成“月姥娘”的人。
亲朋之间,邻里之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哪得那么好的”呢?遇到“抹不开”的时候,都是常事。张个嘴,借个道,也都是常情。但“一个钱当成月姥娘”的人,横竖都不给面儿,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皖北农人看来,他是把哪怕一个钱,都当成了自己难得的“月姥娘”了,生怕别人夺了去。
常言说,张口容易合口难。皖北农人在为亲为邻上,都是情分过重。他们对那“一个钱当成月姥娘”的人,自有一种看不起,更看不上他那不认人的品性。“一个钱当成月姥娘”的话说出来,既是对那人的嘲笑,更是对他人品的讥讽。
在从前的皖北地面上,“一个钱当成月姥娘”的人,并不容易立足。一方面,他本来就很艰难,不过也只有“一个钱”。另一方面,在他遇到难题之时,亲戚邻居都以退避三舍的方式,回敬他原先“一个钱当成月姥娘”的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