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是(柿)树不卖
颍湄脞録︱是(柿)树不卖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典故。
晚清时候,颍上县城北姚海子,有一户姚姓人家,卖一片宅子。
卖宅子事大,牵扯到所有权的转移。那是要有合约的。因为宅子不只是地,它上面还有房屋、树木,以及其他的附属物。
姚家和买家商议:地面上的杂树千棵,一并作价。但惟有一个例外:一眼井边的一棵柿树,他舍不得卖掉。
买家想了想,不就是一棵柿树嘛。于是请来当地的私塾先生,拟写了合约——唤作“契”。双方签字画押,交付了定金,即刻生效。一桩生意,眼看就做成了。
但过了没几天,姚姓人家反悔了。买家这时候理直气壮:我们是签了合约的,由不得你反悔。
展开合约一看,买家傻了眼:那上面写的是“杂树千棵,是树不卖”,而不是“杂树千棵,柿树不卖”。买家不识字,但有识字的人啊。肠子都悔青了。
据说这个事,买卖双方还打了官司,一直闹到县城的衙门。但在确凿的“是树不卖”面前,县大老爷也是一筹莫展。最后,不了了之。
这个事,颍上地面上,很多老辈人都知道个“冇七冇八”。县北管谷村的冯传礼老先生说,它就发生在姚海子。管谷村与姚海子,相距不过几里地。他的话,该是无疑的。
在从前,不少乡村的人都吃过不念书,不识字的亏。说起“是树不卖”的典故,都用来教育晚生,要好好念书啊。有的颍上人家,宁愿自己“砸锅卖铁”“吃糠咽菜”,也要把孩子送到学堂里去。
早些年,我刚搬进一个小区。我爱人无意间,在小区公园旁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一个说:你们这些城里人真叫人羡慕,退了休啥事不干还能拿钱。
另一个说:谁叫你们从小不念书的呢。
我爱人把这些话学给我听。我觉得,它跟“是树不卖”的意思,本质上是一样一样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