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绕不过去,一是绍兴香糕为越地很少几样以绍兴冠名的糕饼茶点之一;二是有“进京香糕”之誉的绍兴香糕,曾跻身清朝皇宫八大贡品之列。名声和地位双重的显赫,对一款糕饼茶点来说已属稀有,而绍兴香糕以粳米作主料,这在大多以面粉或糯米为主料的越地糕饼茶点中,同样也是一种品质的稀有。当然对绍兴香糕来说,这种绕不过去还可罗列许多,如方香糕、长香糕、鸡骨香糕、麻将香糕、朝笏香糕等品种形状的繁复多样;如甜香糕、咸香糕、椒盐香糕、桂花香糕、芝麻香糕等滋味配料的齐全丰富。所以把绍兴香糕视作越地糕饼茶点一张众望所归的名片,既根正苗红,更力可担当。小时候难得有吃绍兴香糕的机会,偶尔中暑发痧或肚痛腹泻了,父母才去买一封绍兴香糕。为何?作药。扭了痧,出了汗,父母递过几块绍兴香糕就了开水喝下去,再睡一觉,第二天差不多又活蹦乱跳了。绍兴香糕这种民间流行的药用功能,并非无本之木。作为绍兴香糕主料的粳米,具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渴止泻的功效,而绍兴香糕的制作中,大多又掺以丁香、白芷、豆蔻等中药制成的香料。健脾养胃的营养辅佐,通气止泻的药料助治,对中暑发痧或肚痛腹泻来说,虽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药到病除,且无疑也是对症下药的攻城克寨。绍兴香糕的食疗作用,亦向为百姓认可的实锤。在奶粉还未流行的年代,将绍兴香糕泡成糊状,作婴幼儿营养的补充,屡见不鲜。晚清年间,绍兴城里有一个孟宪正的人开了一家专营印糕的印糕店。这一年,雨水特长,印糕生意清淡、店内积压了许多印糕。孟宪正眼看这批糕点有变质的危险,只好将印糕暂时用炭火烘焙,以便多贮存几日。不料,烘焙后的印糕颜色由白转黄,质地由软变硬,而且还飘散出阵阵的米香味儿,一品尝,味道比原来的印糕还好。孟宪正受到启发,便以香糕为名,独家经营,并打出“孟大茂香糕店”的牌子,从此,绍兴香糕便盛行开来。民间传说重点讲的是故事,对细节往往不大较真,其实由印糕而绍兴香糕,其制作工艺的细节和讲究并非“暂时用炭火烘焙”一句所能概括。绍兴香糕制作既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更是匠心铸精品的成果。一般来说这种制作工艺大致为三大步骤。一是浸米磨粉,二是配料拌和,三是入蒸烘烤。而此当中浸米时间是否到位,米粉磨得够不够细,配料比例的掌控,尤其是入蒸和烘烤时间、温度等的揣度、把握等,皆为关键环节。这样的掌控、揣度和把握,既是言谕手教的传承,实践磨炼的经验,也是成事在天的造化。在越地,原料本真、滋味丰富、品种繁复且不易变质,尤以香脆粉糯闻名的绍兴香糕,是最常见也最走心的不老网红。消饿充饥,绍兴香糕是叫得应的及时雨;消闲品茶,绍兴香糕是助雅兴的锦上花;待客送礼,绍兴香糕是兆福报的喜乐果;怀乡忆旧,绍兴香糕更是熨离情的乡愁帕……在越地的糕饼茶点中,如果填肚煞饿的龙凤饼如粗犷的劳动歌谣,消闲解馋的咸烧饼像率性的元曲小令,那么在我看来作为不老网红的绍兴香糕且似日本俳句。感性、明快和简洁、丰富是俳句的最大特性,这样的感性、明快恰如绍兴香糕的原料和质地,这样的简洁、丰富亦似绍兴香糕的形状和滋味。而支撑其背后的绍兴香糕做工的专心、精心和匠心,一定程度上也是越地“格物事工、务实精致”的人文品性的体现和赋能。
陈荣力,男,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绍兴市作协副主席。曾在《散文》《散文选刊》《江南》《青年文学》《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发表散文作品15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