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万里行----欧洲06:经奥地利到慕尼黑

“ 德国和奥地利,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但是历史渊源,以及同文同种的因素,使得这两个国家始终有着很强的向心力。而作为旅行者,穿过奥地利到德国境内,也觉得好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从苏黎世到慕尼黑,多数人的选择是坐火车,但也有很发达的高速公路。我们是坐的汽车。坐大巴,有两个好处,一是比火车快半个多小时,二是比火车便宜一半。另外,这条路要经过短暂的一段奥地利境内。

此前,坐在火车上观赏沿途风景,已经体验三趟了。换换汽车也是换一种体验。

可惜这一次出行没有随时记录下行程,其实早在2014年刚刚用运动跑表的时候,都有每到一处用gps记录轨迹的爱好。记得2015到陕西的几个地方自驾玩,都是这样做的。只能说,经过2017年底以来的一年多,由于作息模式不得不挤占运动时间,跑步的爱好已经几乎被完全荒废,记录轨迹的习惯也彻底消失了。太可悲了。

重新开始每到一地都留下轨迹,是起自半年后的国庆节,全家到西北四省观光。

而国庆那一次能够重新“到一个新地方都跑步”,则是起于七八月间,痛定思痛后,发下好好恢复身体的心愿。实际上,在2019年的七月底,起用了一块新的跑步表,佳明245。正是这块表,使我下决心将生活带回到正确的轨道。——这是半年后的后话了。此时是春节,离七八月还有半年多时间。不提。

01

从苏黎世乘坐大巴去慕尼黑

2月8日,农历大年初四。

由于时间充裕,很郑重地在餐厅吃了早饭,最后一次在高楼层的房间俯瞰了一下沐浴在晨曦里的苏黎世,就乘坐出租车前往大巴车站。

这次在苏黎世的早餐,比十年前在山上住宿那一次,好得太多了,非常满意。

前台的服务员和餐厅的服务员,都是年纪很小的小姑娘,有点小时候看安徒生通话的插页里的小姑娘的样子,憨憨的,很亲切。我总是不敢拍摄人,一是骨子里还是比较腼腆,二是尽量不拍人,也是一种尊重。可能两者都有。

上一集中酒店的照片,其实是今天要离开这里前拍摄的。因为到达当时已经是黑夜了。做一个留念。

大巴站的场景,跟国内的长途客运站很像,区别在于,国内的车站都是围在院子里的,而这里是敞开式,与街道相通的。-----火车也是如此。

沿途都是这样标准的瑞士风貌。

而随着山势上升,积雪增多,慢慢就进入了奥地利境内。

早年曾经跟儿子聊过,长大了以后如果可以选,想去哪里。儿子答,愿意去瑞士。可能起源于十年前那场亲子游时,瑞士留下的印象太好了。

如果论旅行,我会喜欢巴黎。但如果论居住,我也会选瑞士。

02

时隔十年,欧游途中又遇韩国小伙子

欧盟越来越像同一个主体。这点在旅行途中也能感受得很明显。

当年珠海和澳门都没有通航的时候,每次出差或者探亲返回,从广州前往珠海/澳门时,在进入珠海境内的路段,有检查人员到大巴车上,检查证件。

而在国与国之间,也用这样的形式,直观地诠释了“申根国家”的含义。

大巴车上,坐在我前排的,是三个亚裔学生模样的旅行者,问了一下他们,得知来自韩国。

我上次陪同儿子来欧洲,同一个团里,唯一的一家外国人,就是韩国人,是母亲带着一双儿女。其中儿子是弟弟,大概小学生模样,10岁左右。小朋友由于带了游戏机,却忘了带充电器,因此全程腻着比他大4-5岁,随身带着psp的中国哥哥----我儿子----的身边,如果不是他母亲拦着,估计连睡觉都想到我们房间来。

家中做弟弟的孩子,难免比较骄纵,但是为了腻在我儿子的身边,更确切地说,为了腻在中国哥哥的游戏机旁边,这个韩国小朋友,整个途中忍受了在他各种调皮捣蛋、浪费粮食时,我这个中国大爷对他的严厉教训和斥责。

唉,有时候一个充电器压死个人啊!

而时隔十年,这次在大巴上遇到的这几个韩国学生,看年纪,就跟当年的小朋友在时隔10年后的样子差不多。

说不定三个男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当年的那个调皮鬼呢!

03

到达慕尼黑

说到慕尼黑,我们能想起什么来?

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啤酒?1972慕尼黑奥运会?

第一次听说要去慕尼黑的时候,我脑子里首先印出的第一个词是:二战;第二个词是:啤酒。

大巴车到达终点站,是停在高架桥的下面,这点跟国内也很像,很有亲切感。要不是路牌上都是用洋文写着,还以为是到了国贸或者某个城市的大型客运中心了呢。

从垂直升降机转到桥的上面,就是火车的站台。我们从这里乘坐火车去酒店。

从离开苏黎世的住处,等待出租车算起,到抵达慕尼黑酒店,总共约6个小时多一点。其中大巴车的途径时间,约4个小时不到。

下午3点多到达酒店,稍事休息,4点来钟的时间,非常适合出去领略一下当地的黄昏风光。

车在进入德国境内后,靠近城市,我就在注意道路旁边的建筑。之前我说过,如果巴黎的建筑是艺术化的,那么德国的建筑就是工业化的,日内瓦则介于两者之间。

所谓工业化,就是建筑大都类似方方正正的厂房。而我们在苏黎世的酒店,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装修,特别是餐厅,都非常像厂房的风格。

当然,老建筑肯定是传统风格的。如下是住宿的酒店附近的一座教堂。

而酒店,则是现代式的建筑。拍摄于夜间回酒店时。

04

慕尼黑掠影

1、哥特式建筑

总觉得哥特式建筑,在德国是最正宗的。而慕尼黑的圣女教堂,则是观赏哥特式建筑,必须要到的地方。

我们现在习惯称哥特式建筑一词中的“哥特”,本意就是指西欧日耳曼人。而历史上,德国哥特族人曾经瓦解了罗马帝国。15世纪在意大利发端的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灿烂的新文明,为了记住曾经屈辱的历史,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了哥特式。

哥特,在含义上为“接近上帝”,在表现形式上,则给人恐怖、黑暗、灵魂、鲜血、十字架、古堡等感觉。可能跟意大利人不忘曾经被哥特人瓦解的历史有关。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哥特式,其实是11世纪从法国起源,15世纪在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被继承,并以哥特式之名而盛行于世的。也就是说,现在保留下来的哥特式,是意大利传下来的,而意大利人把它命名为哥特式,其实就是与德国哥特族人曾经消灭罗马帝国的历史有关。

总之,我始终有给一个认知:哥特式建筑,与德国有关。

哥特式建筑,总有高耸入云的尖顶,寓意“接近上帝”。

在这个区域,有很多古建筑,也有很多商业区。算是繁华地带。

2、德国制造

徕卡相机

而我比较喜欢看的,是精密机械类工业制成品。特别是到了德国,徕卡的故乡,我忍不住趁着家人在吃点心的时候,跑到一家摄影器材店里,去做一下当地的市场行情调研。

实际上,摄影器材店里,并非徕卡为主角。相反,一众日本摄影品牌,才是这里的主角,二手器材交易非常活跃,我在街角徜徉的时候,看到有不少顾客进出。

德国钟表

在以圣女教堂为核心位置的商业区里,还看到了一家wenmpe。

这是一家德国最大的手表销售连锁店,由于店铺做得大了,自己也有同名牌子的手表。

德国的腕表制造,在近一二十年声名鹊起,在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中,有一定的号召力,甚至基本上有与瑞士制品分庭抗礼的势头。其中,像朗格,格拉苏蒂原创等品牌,已经从当年垂垂将死的状态,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来势汹涌。

双立人刀具

这是夫人最喜欢的一个工业品牌。几乎每当看到有双立人标志的店铺,必须进去看看。此次欧游带回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它。

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慕尼黑的啤酒屋。

由于室内昏暗,同时也担心在异国他乡,对着有人的场景拍照不礼貌而引发事端,所以,没有啤酒屋的照片。

这是啤酒屋所在位置附近的街道。

使我没有想到的是,过去以为德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严谨到刻板的程度,独处到与他人无涉的地步。“德国人”三个字,原先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衣着整洁、不苟言笑、独来独往、忧心忡忡的中年汉子形象。没想到在啤酒屋里,彻底地颠覆了我的印象。

到了晚饭的时刻,想体验一下德国的啤酒屋氛围。

人还没有进去,已经听到里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进门以后,服务员们忙得脚不沾地,要自己凑上去,告诉几位,请他安排座位。答复当然是礼貌的“请等一等。”

我们三个人之间说话都相互难以听到,要把耳朵凑到对方嘴边。

人们在大声地谈话,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声震屋宇。

等了一阵,看短时间内等到座位的机会几乎没有,而且我喜欢一家人安安静静地吃饭,这个太热闹的氛围,估计会令我出一身汗。

最后还是找了一家很不错的中餐馆来解决了到达德国后的第一顿饭。

我特地记住了这个日子,2019年2月8日,这天是星期五。这是啤酒屋里最热闹的日子,而且在傍晚时分,又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段!

我非常喜欢酒店附近的这家书店。

每到一地,我最关注的饮食,是早餐。

在苏黎世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大哥说,每周到德国去采购一次,因为在苏黎世的物价太贵,看来两地物价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实际上,当次日早晨,我走进餐厅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工业风----环境宽敞、明亮,食物丰富、量足。

这种烘焙食品,就其外观而言,在国内的街头也经常可以看到,但是由于涂抹了当地好吃的巧克力,顿时幸福感蓬勃而生!自己动手烤制,每次早餐都反复去制造几遍。

这是到达这里的(次日)第一顿。这顿早餐尤其重要,因为这天我们要去做一天的劳累:前往----

新天鹅堡

============================================

崇尚“相处和睦,与人为善,尊崇契约”的生活法则。倡导戒烟断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阅读、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本公号的交流宗旨。

欢迎交流。

(0)

相关推荐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德国慕尼黑街景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德国慕尼黑街景

  • 相伴万里行----澳洲06悉尼:学习的心

    " 在孩子少年时代,在求知欲极度旺盛的年纪,每到周末,只要他不在上课,我就开着一辆两厢的富康车,一起跑遍了坐落在北京市区.郊区的各种大小博物馆.这个习惯对于他后来进化为三清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 ...

  • 相伴万里行----欧洲01:时隔十年再探巴黎

    " 在年轻一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有父母陪同在人生路上同行,和没有这样的条件,最后孩子人格塑造的"成品",是完全不一样的." 连这一次在内 ...

  • 相伴万里行----欧洲07: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被称为德国的象征,是被拍照最多的景点." 新天鹅堡是这次德国之行唯一去的景点.它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 新天鹅堡是德国的象征,是德国境内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全名新天鹅石 ...

  • 相伴万里行----日本2017春06:天龙寺及美丽的大阪黄昏

    " 京都离大阪很近,所以早上去天龙寺,下午到大阪,还足够在大阪的街头徜徉一番." 考虑到京都到大阪很近,而天龙寺又是朋友推荐的.对朋友的为人和生活品味,我向来都很折服.既然他作如此 ...

  • 相伴万里行----澳洲03悉尼:抵达、达令港(含视频)

    " 凡事只有去行动,深入进去,亲身体验,才能触摸到真实.光是坐着想,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当时我们被想象中的"山火导致污染"吓住了,也就没有这次完美的相伴万里行了.如果那样, ...

  • 相伴万里行----澳洲04悉尼除夕、春节

    " 一家人团团圆圆地把整个春节假期守在一起过完,是不多见的记忆.所以,除夕能够在一起过,而且确保次日大年初一还在一起,不用像往年一样远途奔波省亲,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没有其他奢望. 饮食 ...

  • 相伴万里行----澳洲05悉尼歌剧院及附近

    "相伴万里行,不仅仅为了走马观花,而是身为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灵陪伴.在我来说,享受的是,两代男人间近距离平等对话的快乐." 可能说出来都令人难以置信,我们在这里逗留的几天 ...

  • 相伴万里行----澳洲08大洋路:小红帽、洛恩小镇、十二门徒等

    " 过去只有在仰望星空的时候,才觉得时间应该用"万年"这种单位来记录.没想到,就在近乎触手可及的眼前,也有这样的时间概念.人类相较于宇宙,何其渺小." 上篇说到 ...

  • 相伴万里行----澳洲09大洋路:人与自然

    " 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对动物保持一份亲近之心,都使我们的内心保持柔软." 在大洋路上,离开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浩渺的大洋旁,虽然未能投身于大洋其间,但近距离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