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跑步要注意什么(4)心率

“ 不仅跑步,任何运动,以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是目前最主流,最科学的手段。”

不运动的人,听到心率监测这个词,以为是老年人的事,甚至以为是跟三高相关联的话题,那是误解。如果说,把心脏比作发动机是普遍公认的,那么心率可以理解为发动机的转速。也就是说,只要发动机一点火,就必然应该关注它的转速和工况。

我记得我2014年(顺便说一下,前面的一篇文错写成了2004年,借此更正一下)开始跑步时,运动表(跑表)都是配一条心率带的。说实话,那个时候,尤其在夏天,是不好意思戴着胸式心率带出门的。我工作团队里一个小姑娘,开玩笑说,老威大哥,你这条抹胸有点窄。我知道她是故意的玩笑,但是的确有点不大好意思在穿T恤时戴出去。不像现在,感觉胸式心率带又有点专业味道,腕式显得业余了。

1、可以没有GPS,但不能没有心率

~~~~~~~~~~~~~~~~~~~~~~

按照科学的观点,运动健康指的是“时间” + “心率”这两个因素。时间代表长度,心率代表强度。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是比较被公认的健康运动时间,这当中,“中等强度”或者折算成78分钟的“高强度”如何衡量?就是靠心率。

通过心率来监测运动强度的原理不复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静心率和最大心率,根据这两个值,可以分出一个人心率的5个区间,简单地理解,从1区到5区,其中1区属于低心率区,2-3区是中等心率区,4-5区是高强度心率区。

所以,很多健身人士,他并不跑步,而是在室内,GPS完全派不上用场,在室内撸铁,根据“心率”+“时间”就可以完美地记录下一天的运动时间里,不同心率区间占多少,得出一个综合的训练结果。

对于室外跑步来说,除了通过GPS记录下运动轨迹,还通过心率记录来分析训练效果。

例如,这是一场配速6:11的半马,属于跑得比较轻松的,因此得出训练的效果是有氧训练效果,而无氧效果为0。

2、对于跑步而言,80/10/10的比例比较健康

~~~~~~~~~~~~~~~~~~~~~~~~~~~~~~

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我从其他文章中看到的一个案例:一个人连续15年跑步,基本在高心率跑,结果心脏出问题了。

近期认真拜读了很多大神、教练、专著,有一个公论就是,不能长时间在高心率区间跑。对于专业吃这碗饭的人尚且如此,我们普通老百姓,就为了健康生活,那就更是如此了。

一般认为,在总的训练时间里,80%的有氧低心率跑,10%的乳酸阈值左右跑,10%的最大摄氧量跑,是比较合适的。

翻译成普罗大众的话来说:80%是轻松跑,还能用长句子聊天,到聊天有点急促,但用短句子还能说的状态;10%阈值跑,大致是有点呼哧带喘,边上的人有打招呼的一般都无暇理会了;10%最大摄氧量跑,就是跑到“要死要活”的状态。

上面的黑色斜体字非常不登大雅之堂,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语言,但是比较好理解。

3、如果不顾科学地蛮跑,就可能是瞎跑

~~~~~~~~~~~~~~~~~~~~~~~~~~

现在跑步的人,特别是跑长距离的人,都知道“有氧基础”这个词,它就像造房子的地基,只有这个扎实了,才有长距离奔跑的能力。这点我深有体会。

我在去年的11月24日,那时候重新开始跑步了3个月,我在悦跑圈里报了个线上半马,结果是完不成(2015年我就跑过北京二环)。实际只跑完了13公里。

但是经过一年不到的时间,在很保守的情况下,把全程马拉松跑进5小时之内,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成绩,但如果不是有了一定的氧基础,连跑完全程都是不可能的。更值得一说的是,那天跑完,完全是还有余力的感觉。

后来,整个10月,我基本上都在跑有氧跑,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月底的时候,写了一篇《有氧基础扎实了才不会出现垃圾跑量》的文章,被友号转载(好像转的时候改了个更炫的文章名,内容原封不动),引得很多跑友的共鸣。

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如果不注意有氧基础,不科学地一味地跑,对于有志于长跑来说可能没有效果(就是所谓垃圾跑量),甚至可能也有损于健康。

《有氧基础扎实了才不会出现垃圾跑量》

我们常说,开跑有益,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在小运动量时,这句话是肯定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是大运动量,高强度,也是一味地跑,就不一定都有益,否则,那么多的APP都有训练效果提示,并且有可能伤害身体的风险警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本人是非常信奉上述8/1/1这个比例的。

既然要按照8/1/1的比例来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就必然涉及到心率设置。

4、五个心率区的设置

~~~~~~~~~~~~~~

我们最初接触到的心率5区,基本都是这样表述的:

1、220-年龄=最大心率;

2、最大心率的50-60%为第一区,60-7-%为第二区,直到100%。

这个说法很流行,也易行,但很多长跑教练不采用,因为不科学。你想,这个通用型公式是根据年龄群体分的,每天跑10公里和每天瘫躺的人,心率怎么可能一样?

比较严肃的做法是,用储备心率为基础的分区,instead of 最大心率为基础。

具体做法是:

1、测出安静心率。这个好办,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时候,睡眠充足日,醒来,缓缓起床,站立1-2分钟,测出的心率,基本就是安静心率。手段:用10秒计时摸脉搏,再乘以6,这个数字就可用。

为什么不是躺着?因为跑步时人是站立的。

以我自己为例,睡眠心率一般48左右,醒来静卧心率大概52-55,安静站立大概57-60左右。这个数字随着休息状态,和健康状态,都有关系。

所以,我取60为我现阶段的站立安静心率。

2、最大心率。这个测法比较复杂,也有危险,下一节专门介绍。通常可以在自己感觉比较“力竭”的那次的最高心率作为自己的最高心率,这样虽然保守些(毕竟是已经安全过去了“力竭”案例里提炼出来的),也安全一些。以后在竞赛中,出现更高的,来替代它。

根据这个原则,再加上比照多年的记录,我目前以180为最大心率,我知道这个数字是相对保守的,但是我们不是专业运动员,为了健康而已,保守原则没有错。

如果最大心率为A,安静心率为B,则基于储备心率的算法为:

(A-B)* x% + B,其中X是指各个区间上下限的值。

下图是在跑友中广受好评的RQ平台的介绍。

如果还觉得不不够直观,我用我自己的数据给大家做个演示:

对我来说,在现阶段,131-149是1区,131以下对健康当然有益,但对于技能和减脂基本无用。

顺便说一个体会:由于10月份多数在跑1区,这是被称为热身区,2区是燃脂区,而我整个10月份,真的燃脂效果明显不如8-9月份。这样反过来使我确信这样分区的科学性。

我自己的做法是:每周至少有1-2次的较高强度运动,这个较高强度,可以通过中速度超过10公里的跑,或者短距离HIIT跑2次,这样的安排来实现。周末如果拉超过20公里,则1-2区为主,15-20公里,则2-3区为主。这样比较安全保险。

至于HIIT,因为我常用5公里做配速跑,而且速度其实也不快,所以,我基本上早上空腹也就跑了,因为我确信没有高血压,低血糖。但如果对自己身体不放心的跑友,则还是要谨慎慎重。

关于HIIT的话题,以往的文章可以参考。

《简单易行的减肥利器:HIIT

《这样练,减脂减重不应该是件苦差事

5、最大心率的获得

~~~~~~~~~~~~

上文说到最大心率的获得,按照测试法,是一个有一定风险性的过程。是因为传统的方法,无论是跑坡法,还是操场800米法,都要跑多次,一次比一次加码,直到跑到真正意义上的力竭。等到“下一次”再也不能超过“上一次”的状态时,上一次的记录就是目前的最大值。
所以,大牛教练们也会采用比赛中或者训练中出现的比以往更高的数据,来进行最大心率的更新。这样是比较科学的。
但是,在比赛或者训练过程中的数据,也有一个需要甄别的问题。以我自己的数据为例,
在整体心率很稳定的情况下,下列图中出现的那几个突然飘高的点,显然是意外数据,这种意外显然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是设备或者佩戴的问题。

实际上,6分配速是很轻松的身体感受,如果我要是心率200还能这么轻松,那我的体力不是要好得马拉松天天跑都不在话下?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说明这样的训练中/比赛中的数据,也要区别对待,不能想都不想就采用。

============================================

本公众号关注大众健康话题,分享大众运动心得。
崇尚科学训练,合理膳食的生活理念;
倡导和睦共处,利乐群生的处事哲学。

作者:老威修斯_宋伟江,个人公众号:老威小屋。运动大叔,跑步和健身爱好者,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学训练,合理饮食”的健身原则,倡导戒烟断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为主,以适当追求竞技能力为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