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读片】典型鞍区病变,过目不忘
病史:患者,男,5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视力缺损20天入院”
横轴位CT平扫,病变位于鞍上,呈囊实性稍低密度,CT值18-42HU,病灶边界清,其内密度不均
T2WI
T1WI
增强
MRI:鞍上囊实性占位, T1呈等信号,T2呈高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细强化
病理:颅咽管瘤(造釉细胞瘤)
讨论:
颅咽管瘤是一种表皮样肿瘤,WHO 分级属于Ⅰ级,多发生鞍区,5 ~ 14 岁儿童及 65 ~ 74 岁老年人多见。大体病理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颅咽管瘤3种类型。
影像表现:
典型CT表现位于鞍上,平扫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囊内CT值为15—25HU,提示囊内含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实性肿瘤呈混杂密度,提示瘤体内含胆固醇结晶或蛋白,多数肿瘤的实体部分与囊壁可见钙化,呈环状、蛋壳或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呈环状强化,瘤体较大,对邻近组织有压迫,提示肿瘤为良性生长缓慢。
MRI:颅咽管瘤信号复杂,TIWI可以是高、等、低或混杂信号,这与病灶内蛋白质、胆固醇、钙质含量的多少有关,T2WI以高信号为主,但钙化可为低信号;实性肿瘤,TI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壁呈壳样增强。颅咽管瘤边缘强化是因为其周围组织有较多的微血管,而其他区域分布很少或无。另外,该肿瘤囊内无明显强化,原因是其囊内容物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角蛋白、钙质和脂肪。
鉴别诊断:颅咽管瘤诊断并不困难,但表现不典型时需与鞍区其他肿瘤加以鉴别。
1、Rathke囊肿:发生于垂体前叶和中部之间,体积大多小于1cm,病灶无强化,术后复发率极低。Rathke囊肿T2WI信号多变,较长时间随访,肿瘤体积保持不变,此点不同于颅咽管瘤。而且MR可发现Rathke囊肿内与囊液信号不同的小结节,是诊断Rathke囊肿较特异的表现,但是两者最重要的鉴别点是90%的颅咽管瘤出现絮状、斑片样钙化,而Rathke囊肿很少见钙化,即便有钙化,也为囊壁的曲线样钙化,极少数为厚壁化;
2、垂体瘤囊变:肿瘤多位于鞍内,钙化少见,强后边缘极少见环形强化,而且正常垂体多不可见,依此可区分;
3、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样囊肿多生于后颅窝,T1WI和T2WI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囊壁强化罕见;表皮样囊肿多发生桥小脑角区,DWI呈明显高信号,见缝就钻为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波涛,刘有,陈志晔.鞍上实性颅咽管瘤一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7,39(06):857-859。
[2]张志强,张强.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1):1881-1885.
[3]宫爱玲.颅咽管瘤的影像学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S7):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