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企鹅都是赝品?这才是最初叫企鹅的动物,可惜因人类而灭绝

一提到南极,我们首先想到的除了千里冰封的冰山,大概就是企鹅了。虽然不是南极特有的动物,但是企鹅已经成为了南极生物的代表,并且以其滑稽可爱的外形家喻户晓。
说起来,今天的企鹅其实都是赝品。企鹅的英文名叫做penguin,但是最初被起名叫penguin的不是今天的企鹅,而是另一种动物——大海雀。它们的生活地点也不是南极,而是地球的另一头——北极。

大海雀,真正的penguin

大概在500多年前,人类在北极附近的一些岛屿上首次发现了大海雀。这种鸟背后呈黑色,却有着雪白的肚子,有两只已经退化到无法飞行的翅膀,并且一走起路来臃肿的身体会左右摇摆。当时,他们将这种动物命名为penguin,中文译作大海雀。
后来,当人类的双脚踏上了南极大陆时,航海家在这里也发现了一种鸟类,和大海雀外形十分相似。他们以为发现了久违的熟悉面孔,于是也把它们称为penguin,也就是今天的企鹅。实际上,从生物学分类上来看,企鹅和大海雀虽然外形相似,血缘关系却非常远。
二者之所以长得像,很大程度上应该与环境有关。在生物学上,这叫做趋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的生物由于栖息环境相似而演化出相似的形态特征的现象。比如南美洲的食蚁兽和非洲的土豚长得就很像;海豚属于哺乳动物,鲨鱼是鱼,但二者背部都有背鳍。同样的,虽然血缘关系非常远,但大海雀和企鹅都生活在冰封彻骨的极地,需要经常在海中生活,因此长得相似也就不足为怪了。

浑身都是“宝”

可是,虽然它们长得很像,命运却完全不同。到了今天,“赝品”penguin活得好好的,并且家喻户晓,甚至是许多水族馆、动物园的宠儿,而最初的penguin却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灭绝消亡了。令人叹息的是,灭绝大海雀的不是其他因素,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 捕食: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0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就开始捕杀大海雀当作他们的食物。到了我们智人时代,大海雀依然是被猎杀的对象。从它的肉到它的蛋,都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许多的航海者更是把主要食物来源标定为大海雀。
  • 皮毛:逐渐地,在品尝大海雀肉的同时,人们发现了它的其他优点。当时,欧洲非常盛行用大海雀的羽毛制成的枕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捕杀大海雀的行列中来。很多人仅仅是追求它们的羽毛,甚至懒得杀死它们,或者就拔掉所有的羽毛,然后毫不在乎地将痛苦哀嚎的赤裸大海雀扔到海里,放任它们在痛苦中死亡。
  • 取火:还有一些航海者登陆到有大海雀的岛屿,见岛上没有树木,于是就地取材,将大海雀捉来,用它们身体里的油来生火——没错,还是在它们活着的时候。然后,他们也会把大海雀的肉拿来充饥,将肉烤熟的就是大海雀自己的脂肪。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不是它自己残忍,只是因为它遇到了残忍的人类。
就在人类这样肆无忌惮、惨绝人寰的屠杀中,大海雀的数量开始锐减。到了16世纪中叶,大西洋东岸的欧洲岛屿上就基本找不到大海雀的身影了。1553年,首次有官方发布的禁止猎杀大海雀的公告。但是,这样的公告毫无约束力,当时贪婪的人们为了利益也选择了枉顾警示,继续残忍的屠杀。

大海雀的灭绝

到了1794年,英国宣布禁止为了羽毛而猎杀大海雀。可是,看这个禁令就知道它多么无力,人们依然可以合法地屠杀大海雀,只要不是单纯为了羽毛就可以,因此很多大海雀仍然被杀掉用来做鱼饵。
1800年,芬克岛上的大海雀也完全消失。至此,世界上只有一处还有大海雀活动的踪迹,那就是埃尔德岛。这座岛位于冰岛的西南部,是一处十分险峻的火山岩,人迹罕至。这是大海雀最后的栖息地,但最终还是被人类发现。
随着大海雀数量越来越少,有一些商人开始收集大海雀的标本。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在大海中寻找孤岛,仿佛寻找着传说中的宝藏。终于,有人来到了埃尔德岛,看见了世界上仅存的大约50只大海雀。
1844年6月3日,世界上最后两只被确认的大海雀死在了人类的手上。一个叫Jón Brandsson的人和叫Sigurður Ísleifsson将最后两只成年大海雀活活勒死,还有一个叫Ketill Ketilsson的人将仅存的鸟蛋砸碎,大海雀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
两个人回忆说,他们当时悄悄地靠近大海雀,张开双臂慢慢前行。大海雀发现了它们,吓得仓皇逃窜,可惜最后跑到了悬崖边缘。绝望的大海雀没有飞行能力,就这样被两个人活捉。两个人紧紧握住大海雀的脖子,大海雀挣扎着、挥舞着不能飞行的翅膀,然后逐渐失去力气,停止了呼吸。如今,这两只世界上最后的大海雀,仍然有部分器官被保存在哥本哈根动物博物馆。

(图片说明:保存在哥本哈根动物博物馆的大海雀器官)

从此以后,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的标本,却再也见不到活着的大海雀了。
大海雀的灭绝自然离不开人类的原因,但是也有它们自己的问题。和企鹅不同,大海雀只在乱石丛生的孤岛上产卵,这使得它们的繁殖数量非常少。而且,自然界的环境过于安逸,大海雀也过得非常随意,甚至都不会筑巢。另外,也有生物学家认为,大海雀的繁殖地过于暴露,也致使它们的后代被北极熊吃掉。被屠杀得太多,幼鸟出生数量又少,最终导致了大海雀的灭亡。
但是,不论繁殖数量多么少,原本活得好好的大海雀最终灭绝,当时的人类也难辞其咎。已经有研究人员指出:仅仅是人类的捕杀,就足以导致大海雀的灭绝。
如今,最早的“企鹅”早已经消失了,“赝品企鹅”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不断加剧,南极冰川不断消融,企鹅也正在失去自己栖息的家园,甚至面临着灭亡的风险。我们已经失去了“原版企鹅”,惋惜和哀叹已经无法挽回,如今能做的,就是保护这些“赝品企鹅”,不要再重蹈覆辙。

(图片说明:曾经遍布北极圈的大海雀,如今只存在于博物馆中)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的那一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说的不正是我们么?我们深恨当时的人类将大海雀屠杀到灭绝,如果不能吸取教训,连今天的企鹅都保护不了的话,恐怕自己也将成为后人深恨的对象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