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蕴

人体一切所有主要有两重,一个是名,一个是色,叫“见有名色”。我们的肉体当中分为色蕴和无色蕴,色蕴为一,无色蕴为四——四无色蕴。为什么叫无色呀?就是说看不见摸不着,仅仅是一种感觉,叫无色蕴。“色”呢?“色”是质碍义。我们地、水、火、风组成的肉体的外壳属于色蕴,因为它质碍,你过墙过不去,绳索绑上,你就不能解脱。四无色蕴是受、想、行、识这四种。

第一是“受蕴”,“受”就是感觉,用针刺你一下,你感觉到疼痛,这个疼痛的感觉就属于“受蕴”。“蕴”的意思是一种积累,又相当于乌云遮盖太阳。人的真正的清净无染的心性相当于太阳,人的一切感觉,一切妄想,包括肉体的一切行为,都相当于乌云,它是遮盖人的智慧的太阳,所以,我们要学会“拨云见日”。

第二是“想蕴”,就是咱们的思想啦,一天到晚妄想不断,想东想西。

第三是“行蕴”,就是不受你思想支配的肉体的这种变化。肉体为什么会变化呢?从小变成大,你也不知道是怎么长大的,那使肉体长大的这个力量就叫“行蕴”。这个行蕴,人看不见摸不着。

第四是“识蕴”,这个“识”,特指的含藏人生生世世烦恼习气种子的最微细的心识。人轮回投胎的时候,此“识”先来。那这样看起来这个“识”,就是生死轮回的罪魁祸首啊!其实这个“识”说起来非常微细深妙不好理解,说白了还是一点执着心,执着想轮回,贪求一个境界,最后来投胎!

受、想、行、识这四种属于无色蕴,没有一个具体的色相,其实也有微细的色相,只是我们凡夫不能理解,佛陀顺俗说法也叫无色蕴了。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受、想、行、识这四蕴,还属于微细的色蕴,微细到我们凡夫不容易琢磨研究而已。所以说,这四蕴其实就是在空灵无住的真心佛性上,沾了一点微细的地、水、火、风,形成的一种既有人的心识光明灵动的一方面,又有世间万相扰乱阴暗的一面,这两方面就构成了这个四无色蕴。

但是人的空灵的自性,它是不受影响的,如果仔细再分析的话,把空灵无住的自性和微细的执着再分开之后,那么就知道,受、想、行、识属于微细的色,而咱们平常讲的肉体地、水、火、风构成了质碍之身,属于粗重的色。这样看起来,其实人修行主要是把一切色,也就是一切质碍、一切外境的执着放下就可以了!

我们佛教经常讲“识”这个概念啊,其实受、想、行、识也都属于佛教唯识讲的那个识。受、想、行、识这一个“识蕴”的“识”,是更微细的,也就是第八识。严格来讲,这四种全都属于佛教讲的“识”的概念。

这个“识”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法界一切所有,不管有相的无相的,我们全部包括起来来分析的话,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不生不灭、空灵无住的真心,一个就是生灭变化、有障碍有分别的世间万相,也就是体和相的关系。这两样东西就好比阴和阳,其实这个地方可以画个图了。也就是你画一个长方形,中间画一道线,左边是白的,右边给它涂成黑的,白的这一面相当于人的真心佛性,黑的那一面相当于世间万象。

所以,自性就是现在灵知了了的像光明一样的这一面,而世间万象呢,都属于黑暗面。你只要能感受到这一切外相,其实和自性相比都相当于黑暗,即使你看到一切光色——太阳光够强了吧?和自性相比,它也属于黑暗。所以,佛经经常说,佛光比千百亿个太阳还要亮,什么意思啊?知道了吗?真正的佛光就是人的心光,就是这个灵性之光,一切有形有相的光,和灵性之光相比,都相当于黑暗。

那么“识”是什么呢?“识”就相当于,你把刚才画的这个图,再给它画两条线,代表自性的白的里边画一条线,然后黑的那方面也画一条线,就是中间那一块,一半黑一半白这一块,咱们给它下个定义就叫“识”。这样知道了吗?所以人的这个“识”,一方面有心性,空灵无住,一方面又有世间万象的那个黑暗、执着、变动,有这两方面的属性。

如果谁能把这个“识”,给它分拨清楚,给它劈开来,把“识”当中那些变动的、扰动的、不安的、质碍的这些,给它剥开放下,剩下的空灵无住的这一点,其实就是自性。这样知道了吧?

所以我们经常讲这个“识”,其实不知道这个“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人还老是认为世界都是“识”所变幻,听说人一讲有个自性就骂人家,认为:“哪有个自性啊?世界都是识!”他不知道这个“识”还可以再分。

“识”有永恒的一方面,也就是佛教讲的,人的肉体死掉,人的这一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它会不会坏啊?它不会坏的。那永恒的一方面,从哪里来啊?就是从自性来。“识”又有变动的、暂时的、短暂的一方面,就是我们感觉到的:你好比起个念头,突然又灭了;掐你一下感到疼痛,但马上就消失啦;你想一个问题,想想马上又停了;肉体从小到大最后又死啦——这些变化。那这一些从哪里来啊?就从外在的色相上来。所以这个“识”具有心和相两方面的因素。

你看这个地方讲得非常好啦,说真修行人,观察自己的身心,发现就有“名”和“色”两样东西。“色”就是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啊,世间一切色相都是四大种所造啊!那么四无色蕴和这个色蕴结合,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五蕴啊,那这五蕴总合为一,合名“名色”,这就叫“名色”了。

那这个“名色”细分的话,把那个“名”,也就是四无色蕴当中质碍的一方面分析出来,还归到微细的色,还属于色蕴;空灵的一方面归到自性。那么就知道咱们这个肉体,就是由粗重的和微细的四大合成啊!好像别的地方还没讲过这个问题啊!其实我们肉体的这五蕴之身——色、受、想、行、识,也属于四大,这样知道了吧?只是有微细的四大和粗重的四大的分别而已。

那么地、水、火、风四大是从哪里来啊?这个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是人的这个灵性——人的真心,它是本自就在的,没有谁能给你。它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永恒不变,无量劫以前也这样,无量劫以后也这样,从来没有生,从来也不会死,那就是人的真正的这个空灵无住的心。

我们修行,第一步,你要把人心中那个微细的色的执着去掉,就是我们上几次讲的,修行要“使心无色”,使自己的这个心呀,清净无染没有任何色相的执着,这个很重要。这个色相的执着又分两部分,微细的色就是受、想、行、识,粗重的色就是世间万相了,这些都要放下。

放下一切执着之后,那么就知道,这个空灵无住的心,它是本来如是,没有生死的。正因为它本来就没有生死,我们才可以依靠它了生死。如果一个东西,它本身就是在生死中的,你就不能拿它来了生死,对不对?所以生死的东西不可能修成不生死,你要想了生死,你要找一个本来就没有生死的东西,找到它之后,你就要把一切生死的放下。

一切生死的东西,由于我们的执着力,感觉到就好像有生有灭,我们的肉体——这个地、水、火、风四大,感觉就是父母给的。严格来讲,我们肉体地、水、火、风四大真的是父母给的吗?其实父母那个肉体也是地、水、火、风啊,既然都是地、水、火、风,为什么必须父母来生养啊?这个又从哪来的?其实是人的执着。其实不用父母生养,也能形成一个生命,但我们不知道;有了这种执着之后,就感觉到,肉体的这个地、水、火、风,必须从父母的地、水、火、风合和而产生,所以这是一个妄想。

你要把这个妄想断掉,之后你也可以化身。化身就是从自己心中直接显出一个相来,就是一个身形。如果和父母有了这层亲情关系,自己从小到大,父母的养育之恩真的难以还清啊!那么我们就会陷在恩爱情仇里还债,并且永远还不完,就像一个锁链锁着自己。所以说我们还是发心到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好啊!唉!因为这父母的恩情,真是报答不完。

“衣食所养”,我们这个肉体,还很麻烦。你要给它吃饭,给它穿衣,吃不好,它就给你生病,你再管理不好,它死给你看,太麻烦了。穿衣服还要穿得好,冬天天冷穿得少一点,它又给你生病,你再不理它,它还死给你看。这个肉体老是在这儿捣乱,弄不好就死给你看,所以叫我们很担心,一天到晚给它忙碌。你看人一辈子忙碌,主要是为谁忙碌的?不就是为这个肉体的嘛。人辛辛苦苦上班,甚至于当坏人做坏事,你想想是为了什么?说白了,还是养育自己的这个肉体。

所以,这个肉体是个贼呀!它是小偷,它一直偷你自性的财宝,叫你天天为它服务。但我们竟然高高兴兴的,很乐意为它服务,从来也不觉悟,不知道它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还总是把这个贼当成自己,你想想最可怕了,对不对?还是家贼难防啊!

所以这个肉体是个家贼,比家贼还家贼,离我们太近了,近到我们把它当成自己,太可怕了啊!我们生生世世给肉体打工,这么辛苦,这么劳累,但是我们还很高兴,感觉到是为自己服务,所以这就是根本的无明,也是最大的愚痴。你要为你自己活,不要再为肉体活。肉体就是一个工具,能玩工具的是自己,所以我们是“能”,不是“所”。

“为虚伪覆”,这个肉体,被虚伪所覆盖,也就是刚才讲的,最大的虚伪是什么呀?就是它不是我们,但是我们把它当成自己,这是最大的虚伪,也就是骗子啦!对不对?以后你要天天骂它几句:“你这个骗子!你生生世世骗我!”不行,再扇它两巴掌啊,“叫你骗我!”今生不要再上它的当了,以后生生世世都不上它的当,你就解脱了,你就得自在。

“有何坚固”,这个肉体有什么坚固的呢?它不会长存,随时都在变化。现在科学研究,这个就非常清楚了,比如红细胞,大概三个月左右,就换一遍了。人体当中的水分,经常换,对不对?我们一天到晚要喝多少水呀?一直在变化,几年之后,基本上我们的肉体全部的物质都已经换了一遍了。

肉体一直在变化,就像河里的流水,波浪起伏,一直在流动,我们把中间的一段当成自己。并且还很可笑的是什么呢?他不是光追着那个波浪跑,是波浪不停生灭,灭了之后,他要抓个新的波浪。就好比你只把长江瞿塘峡里这一段水当成你啦,还认为这个水是自己,坚固不变,为它服务,想保存好它,其实它一直在流动啊,随时在流动啊!你这么一想,人真是太傻啦,太愚痴了,所以我们要放下啊!

当你放下的时候,你看看,人不会断灭,不会说放下就没有自己的生命了。那放下之后,这种空灵无住的心,才是真正的你。你要做主人,不要做仆人。你要反过来,叫肉体做你的仆人,叫世间万相做你的仆人,让一切魔鬼做你的仆人,让一切仇敌也做你的仆人。你如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就做别人的仆人啦,对不对?所以你要转过来,这就是智慧。

“为摩灭法”,也就是这个肉体的生命,它是一种摩灭法。“摩灭”这个“摩”等同“磨”,我们现在一般写“磨灭”就写“磨”,对不对?所以说这是个通假字。“摩灭法”就是咱们这个肉体相当于一块木头,在石头上一直在磨、磨,很快磨得就没有了,最多磨几十年就磨坏就要扔掉了。“摩”就是减损的意思,“灭”就是消失的意思。我们这个肉体一直在减损,减损、减损到了最后,坏得不像样了,我们就扔掉,它就灭掉了。——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愚痴,把它当自己呢?

“魂神所依”,“魂神”是什么呀?就是人的精神,就是人的思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思想,就依靠肉体而存在。人的思想一天到晚都想些什么事啊?你想想吧,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为了这个肉体。

那有人说:“我没想着肉体呀,我想着——你好比我喜欢哪个人,我光想着为他服务。”你为什么喜欢那个人啊?因为那个人,你和他相处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舒服,非常愉悦。这个舒服愉悦还属于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内容啊,它还是假的呀,那还是这个肉体的范围呀!说了半天,我们无论干什么,其实都是这一点儿,都是为了这个肉体。

那有人说:“我要成就一个事业!”你为什么成就事业呀?“成就事业有钱!”有钱干什么呀?“有钱吃好的穿好的。”哎,这不还是养肉体吗?有人说:“我不喜欢吃好的穿好的,我希望将来自己要有名气,被别人赞叹。”被别人赞叹,这个还属于妄想的内容啊,它属于想蕴呀!咱们刚才分析了,想蕴中间还是有微细的色啊,微细的色还是归于肉体,所以说白了,我们忙活了半天还都是为肉体忙活。

人的贪欲,有的时候贪财色,有的时候贪名誉;一个是物质的贪,一个是精神的贪。其实这两种贪,微细地再区分,还都是为了这个肉体的。你真把肉体的执着放下,那真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呀!所以这个“魂神”就是妄想。

讲到这个“魂”啦,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了,对不对?“魂”和“魄”的关系:“魂”就是我们现在的思想念头,“魄”呢就是我们浊重的七情六欲,属于情感类的东西,这是“魄”,思想念头类的东西叫“魂”;所以魂比较清明,往上飘,一天到晚妄想纷飞;魄比较浊重,就是各种感情啊,非常地重,非常地累。

所以说,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的“魂魄”,其实就是指的咱们人的思想和情绪,这样简单了吧?所以不神秘。那么我们的思想和情绪都依靠肉体而存在,并且倒过来,肉体也要依靠“魂魄”而存在。

(0)

相关推荐

  • 人体?

    人体组成为精气神,人体的形是个物质的肉体,这个肉体是由细胞意识的聚合而成,形成了生魂,也就是生命,生命肉身,他所关心的是物质的世界,及肉体的感受,也可以说是我执我见. 在人体小腹处往里为下丹田,这个位 ...

  • 164亿,真比不上他肉体

    本文授权转载于Sir电影 (微信ID:dushetv) 你对爱豆的宠溺,能坚持多久? 有人枯坐两小时,无怨无悔. 有人大呼上当,都怪"负心汉". 但明明这部片的野心,不止于颜值. ...

  • 问医阁医话:一命二运三风水(二)

    古人还说,"未定生,先定死".也就是灵魂还没来阳间投胎,其来阳间的寿命就已经被定下了. 古人还传言,在阴间阎王爷那里有生死薄,记录着来阳间投胎的人的寿命.-----我一直很好奇那生 ...

  • 一炁聚散

    一炁聚散 本节试听课,太易先生为大家讲述"尹喜下厨"的故事,并指点其中"一炁聚散"的奥秘.我是以朴,这节课还是由我来领诵. 原文是这样说的-- 关尹子曰:&q ...

  • 你是否为“我”的五蕴而忙碌?

    你是不是为了"我"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而忙碌,被支使得团团转,却从没想过要停下来,好好观察一下,到底是谁在指挥我们? 自己的思想.大脑.心识究竟是什么? 想要房子.想要车子. ...

  • 【五蕴论讲记】80 “掉举”和“散乱”的差别

    还有一个就是掉举跟散乱."掉举","云何掉举?谓随忆念喜乐等事,心不寂静为性",过去的事情,高兴的事情,他心静不下来."应知忆念先所游戏欢笑等事,心不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4)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4)   弟子D:师,心所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所缘的方式显示的心念,或者属于以所缘的方式而显示的心念. 师:没听懂.所缘的特性引起心所的生起,所缘的体性引起心的生起. 弟子D:对,要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2)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2)   弟子A:"行"主要是指心所嘛. 师:不管是心所还是这个心,都是通过意识来分别的,意识和心是一体的两个面.刚才说的,心和意识不是分开的,心和意识是一体的 ...

  •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1)

    解析五蕴与安住体性(1)   弟子B: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菩提心熏修仪轨>的. 师:这样的话,<菩提心熏修仪轨>的辅导员在这儿,让她来解释. 弟子B:感恩辅导员,我 ...

  • 佛教五蕴

    十八界十二处,于心境开合,各有不同.若详言心而略言境者,五蕴是也.观于凡夫一切心行,不出五蕴.蕴者旧译作阴,又作众.阴者积集之义,众者众多和聚之义,皆云数多积集,显有为法之自性也.有为法之作用,无纯一 ...

  • 每日一禅: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蕴为积集义,指相关事物的积聚组合. 色蕴:指有情的色身部分,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受蕴:指情感部分,如苦.乐.忧.喜.舍等感受:想蕴:指思维部分,如产生 ...

  • 五蕴

    全文共1086字,阅读时间10分钟,五蕴---五种蒙蔽智慧的样式. 摘要: 1. 见修行证,一个都不能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哪里停顿了,就是哪里的知.认识.行为不到家,自己产生了执着而障碍了. 2. ...

  • 五蕴非我,我在哪?

    问:我教心理学,会让学生从行为.想法.感受来寻找"我".很多心理问题正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些.不能表达或被压抑了.如果五蕴也不是我,怎么解读关于自我的部分? 佛法讲无我,也讲假我,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