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静思斋收藏的民国故纸系列之(28)——四川邻水籍空军军官王泽民家书
近年来,信札(名人墨迹)已成为很热的一个收藏门类。但我对于此类藏品一直极不感冒,一来我觉得一张纸动辄四五位数的价格着实虚高,我实在不愿为它耗银子;二来我对于“艺术”方面缺乏鉴赏情操,一张龙飞凤舞的墨宝不但欣赏不来它的美感,反倒会为不知所云而苦恼。故而,名人墨迹我是碰都不碰,但对信札一类也有个特例,当偶尔碰到一些普通人的家书时,我倒会择其一二收入囊中。这些家书中的内容往往平淡如水,但却真实而不做作,亦可从小人物点滴的经历中,管窥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前几年央视有个很火的节目叫《见字如面》,我想大概也是有这个原因而触人心灵吧。
最近在清理藏品时,发现柜藏中有两通民国时期的空军家书。有趣的是,两封家书的收信人都是在成都的空军通信军官。一位名叫徐昌增,空军通信学校的中尉教官,信是他夫人自赣州发来的,内容多是夫妻间的打情骂俏,读着还挺开心的。那一封上架当天就卖了,但当时孩子还没开学,我也毫无心情为它写点什么。
图1:家书信封
图2:抗战时期王泽民就读于防空学校的戎装照
剩下的这一封,收信人王泽民,是四川邻水人,出身于抗战时期的防空学校通信训练大队,时任空军少尉报务员。王泽民先生大概已经去世了,毕生所积的这些文献遂全部流出,包括同学录、委任状、以及他去台之后的各种杂碎,泰半为我所获,这封信便夹杂其中。此信是1949年他弟弟王华光(华字可能不确)所写,从老家邻水县兴仁乡(今兴仁镇)寄至王泽民当时的工作单位——位于成都包家巷的空军情报无线电台第三总台的。
图3:家书正文
信中如是说:
泽民兄:
接到你这次的来信,才知道你的通讯处和真实的消息。前几日我还写信托人带到大坪,等到带信的人回来,谈及信已交到,缓日一定有回信来。此话我总以为不确实,到今朝才明白是非。至于你信上所议婚姻事,父亲和我们大家都很赞成,即希切实自行酌量办理,以免后悔,自受苦恼。
不过,父亲见此次信函,观其面容,稍有忧愁的样子露出。他言道:’自今年三月内接信后,到现在才有一信归来,当中距离将近半年的时间,确忘记了家庭?’他很怀疑。又因为今年家庭仅收九石麦子,以给生活食用,实有不敷,他更为此烦忧。他很希望你兑款回家,除接济生活外,另须备办将来寿终棺木及礼物等件,以达愿望,而除烦恼。
哥哥!日子过久了不见你的信,你叫父亲又怎么不烦忧。所以希望你每两月可写一信回家,以安慰父亲心里。好吧!再会!此祝秋安。
弟 华光
8月19日 (10月10日)
(注:昨日于公号首发时曾有两字未辨识,经读者后台留言指正,特致谢)
读毕,我心中还蛮不是滋味的。以王泽民这样的身份,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当作反动派,其实他也只是一个为当时国家服务的普通军人,甚至,他都无法主宰自己命运,只能随波逐流。而在他的背后,也有着生活很局促的一家人,和为柴米油盐与在外的亲人而操碎了的心。不是吗?
我开始注意到信上关于时间的细节。王华光写这封信的时间是1949年8月19日,但最左又补了一个10月10日,可能这才是实际寄出的时间,为何耽误了近两个月,就不得而知了。而邮封背面的邮戳显示,这封信最终到达成都的时间是10月27日,两个月后,成都解放,王泽民随军撤台。成都距邻水约七百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解放军飞快的推进速度,王泽民接信后,基本上没有可能再返回家乡。一道海峡之隔,从此再难相见。
在一堆泛黄的故纸中,我又找到一份“国军退除役军官资料簿”,从中约略了解了他去台之后的经历。王泽民去台后即闪电结婚,他的妻子极有可能就是信中提到的那位。因为资料簿中记载,1950年5月他便因“未达规定结婚”,受到了军旅生涯唯一一次记过处分。我想,他应该不会那么快就觅得新欢,还不惜记过影响仕途而强行为之吧,除非是有深厚感情积淀者。只是不知,新婚燕尔的快乐,能否抵消与故乡亲人隔海相望的离愁呢?
图4:王泽民(邻)退伍时的资料簿
再后来,王泽民把名字改成了王泽邻,邻水的邻,一字之间的乡愁,显而易见。1971年,48岁的王泽邻以空军少校军衔退伍,再往后的事,在故纸中也就戛然而止了。两岸开放后,我不知道他是否再回过故乡,是否再见过故乡亲人,留在四川的亲人是否又知道他的音讯?这一连串的疑问,最终促使我把这封家书全文抄录下来发在网上,希望终有一天能有“对”的人看到它,来解答我的这些疑问。
图5:1992年王泽邻70大寿时母校同学会送来的贺礼
在王泽民留下的一堆故纸里,唯有这一封家信,而其他的东西大多保存完好,也唯有这封家信,信封已被翻得稀烂……我想,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们无可奈何的悲欢离合吧。
前文链接:伪满洲国军故纸中东北义勇军之抗战
静思斋 于岳
2021年3月21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