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持久战》的精髓运用到中考高考学习中,战无不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和精良的武器装备,曾使国内出现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十个月之后,1938年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发表,毛主席批评了两种错误观点,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性质,提出了战争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创造性提出多种如“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战略方法,以持久战思想武装全党全民族,“兵民是胜利之本”。最鼓舞士气的是,毛主席坚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教会了我们中高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三年的初中高中阶段,三年的备考过程,学会“分阶段、定目标”的方法。例如“七年级培养良好习惯、八年级稳定发展、九年级全力冲刺”的策略,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向,即便某个阶段有起伏,也不必大惊小怪,稳定调整,实现阶段目标即可。

《论持久战》还教会我们要保持良好心态,既不能过分夸大中高考的困难险阻,盲目产生悲观的消极情绪,也不能放任时间流逝,而应该“笑看起伏跌宕,谈笑凯歌相还”,自信是成功的法码,信心是不变的策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坚持下去,你就是胜者。

《论持久战》还告诉我们切勿盲目自信,使蛮劲,苦干蛮拼,而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注意技巧和方法,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全力打造优势学科,努力弥补“短板”,扎实稳定推进备考计划,就一定会取得中高考最后的胜利。

《论持久战》告诉我们,坚持在班级的管理中以班主任为核心和学科建设中以任课老师为核心的理论依据,强调领导作用,突出核心意识,强化执行力,方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进行持久战,赢得最后的胜利。

《论持久战》这一光辉著作,具有特定的时代性,为中国人民取得最后的抗战胜利提供了理论依据,功不可没,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虽八十多年过去了,但是对我们广大学子积极科学应对这人生重要的选拔考试也有借鉴意义,能够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意义吗?

(0)

相关推荐